3.1 監測目的
地鐵建成之后,在保護區范圍內(隧道段保護區范圍為
3.2 監測內容和方法
監護監測是地鐵監護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與長期監測相比,監護監測監測范圍有限;數據實時和精度要求高;變形及過程不可復現;作業環境困難;隧道內無穩定的基準點;工程多樣性及對地鐵影響程度的不同等等特點。
監護監測目前主要進行定位監測、沉降位移監測、水平位移監測、隧道收斂監測。
各監測項目依工程對地鐵的影響分別采用人工監測和自動化監測進行。
人工監測是采用人工的方式低頻度進行數據采集。其中沉降位移監測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水平位移監測采用經緯儀測量或投影方法,隧道收斂監測采用固定直徑測量法
自動化監測是將自動化監測的儀器設備安裝在監測區域范圍內進行無人值守的高頻度自動數據采集。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傳輸到控制中心,從而達到實時監測的目的。其中沉降位移監測采用靜力水準儀或電子水平尺,水平位移監測采用全站儀極坐標自動化監測
3.3監測精度要求
一般工程按1.4條規定進行,穿越工程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18.1.8條規定,變形監測精度按Ⅰ等要求進行,其各項指標為
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為±
相鄰變形點的高差中誤差為±
變形點的點位中誤差為±
3.4監測范圍
地鐵周邊施工的基坑與地鐵的垂直投影位置外延伸三倍施工深度的區域為地鐵監護監測的范圍。
3.5 監測點埋設
(1) 沉降位移監測點:在投影范圍內按間距
(2)水平位移監測點:位置與密度按工程特點布設,道床上監測點可利用沉降監測點刻畫清晰的標記,以此作為水平位移監測的位置。
(3)隧道收斂監測點埋設
監護監測時隧道收斂監測采三固定對徑測量法。
對徑點位置:
小直徑:腰縫上弧長約
豎向直徑(凈空):隧道豎向中心線
三固定對徑兩端均設置固定標志或粘貼全站儀反射棱鏡片。
兩端位置可借助有機玻璃材質加工的專用輔助工具標定。

3.6 監測工作的實施
定位監測分二階段進行
施工方案技審階段依據軌道交通竣工資料(或現狀資料)和施工總平面資料進行,取得施工工程最外側結構與軌道交通線結構間相對關系數據,作為監護技審工作的依據之一。
現狀資料需進行實測,實測時應使用同一平面坐標和高程系,應用二級導線和圖根水準進行實測
施工實施階段
依據現狀資料和施工資料計算施工區域在軌道交通線的投影位置及相應的坐標、里程、環號,由此確定監護監測的范圍和確定相對穩定區域,僅有坐標時應在軌道交通線內實地放樣投影位置
施工位置實地確定后應對施工區域的軌道交通線側樁位進行監護復核確認,對于穿越、騎跨軌道交通線的工程還需進行施工高程基點的復核
監護復核平面以二級導線、垂直以圖根水準要求進行
監護監測范圍相對有限,因而與長期監測相比,監護監測的垂直位移監測有其特點
A.基準點選取困難,盡量選擇相對穩定之處,基準點一般布設在影響范圍外大于
B.水準線路大部不足
1.水準測量方法
一般情況下基準點應在監測范圍的二端分別布設,每端不少于2個點,點間距應不小于
采用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沉降位移監測,水準路線應閉合或附合,技術要求參照本文的第一章第5節。
2.靜力水準沉降位移監測
靜力水準測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通過連通管,使多個容器實現液面平衡,測定基準點、觀測點到液面的垂直距離,這兩個垂直距離之差,就是兩點間的高差。
用傳感器測量各觀測點容器內液面的高差變化量,計算求得各測點相對于基點的相對沉降量
利用電子水平尺電解液界面的變化可測量結構的角位移量的原理來進行沉降位移監測。具體操作是將傾斜傳感器固定在一長度為L的支架上形成一個電水平尺,電水平尺安置后可由傾斜傳感器測出角位移量θ,則該電水平尺尾端相對前端的沉降量為:Δh=θ* L
當若干根電子水平尺依次首尾相連組成尺鏈時,第n根電水平尺尾端相對尺鏈首端的沉降量為
Hn=Δh1+Δh2+…………+Δhn
Δhn為第n根電水平尺尾端相對于前端的沉降量。
尺鏈首、尾兩端應設置在相對穩定區域,視作基準點,日常尺鏈測值需依兩端為基準進行平差計算以提高沉降位移測量精度。
應定期使用水準測量方法檢測首、尾兩端相對相對沉降情況,視相對沉降量大小更新基準數據
雖有多種水平位移的測量方法可供選用.但在地鐵隧道的現場環境和運營條件下唯有投影法和坐標法比較適宜和常用
1)視準線投影法
視準線投影法基本工作原理是用經緯儀建立基準線,測定各觀測點到基準線的距離。
在監測區域兩端架設經緯儀或全站儀,在監測區域反方向的延長線上照準一定向點,旋轉一固定角度β(盡可能多的與監測點通視),建立起一條基準線。在軌道上劃上清晰且細的“+”字,以此作為該點平面位移監測的初始位置。在日常監測中,采用同樣方法觀測,旋轉一固定角度β后,照準位置與“+”字之間的距離為該點水平位移的累計值D。D可以通過游標卡尺量測。
2)小角度法
架站和定向方法同投影法,對每個監測點進行角度觀測,通過角度的變化計算監測點水平位移變化。
D=(α/206265)*L
其中:
D——監測點水平位移累計值
α——偏角('')
L——架站點到監測點的距離(mm)
3)方向線偏移法考
如果監測線路過長,或線路彎道過大,通過兩端架站無法測量所有監測點時,可采用方向線偏移法進行監測。
采用方向線偏移法對水平位移監測點進行變形觀測。如圖所示, A點和B點為水平位移監測控制點。
每次監測時,先要測量∠APB角的變化量,求得P點的橫向位移量,再測量∠APi角的變化量,從而求得諸觀測點i的橫向位移量。其各點的橫向水平位移計算按公式。
對于每一個施工區,在測站和位移點設定后,就可求得各點之間的距離,從而可事先算得各點系數,以后只要測得角度變化
4)單臺全站儀位移監測系統
單臺全站儀位移實質上是自動進行觀測的極坐標測量系統。
以單臺TCA型全站儀和配套硬軟件組成的位移監測系統包括測點、儀器、通訊、數據處理四大部分。下圖即為該系統的基本組成:
工作基點上架設全站儀,以定向點定向后測量變形區域內的變形點,得到各點的三維坐標值(或為方向值、距離),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將數據傳到數據中心,進行數據的處理,得各變形點的坐標值,與前一觀測周期坐標值相比較,得到各變形點的位移量,并生成報表。
監護監測時隧道收斂監測采三固定對徑測量法
3.3中已述“變形點的點位中誤差為±
固定對徑測量時,置全站儀于環中部、測定每一對徑兩端反射貼片在同一坐標系中的坐標Xa、Ya、Za、Xb、Yb、Zb,
反算得到兩直徑端點的平距D和高差h
將各次平距測量值與原始值進行比較,可以得到隧道的該對徑變化情況。
將各次高差測量值與原始值進行比較,可以得到隧道的偏轉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