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樓房林立、管道縱橫交錯、交通繁忙地區建設地下鐵道,為了保護周邊環境,履行“客觀、獨立、公正”的評判和指導施工,開展第三監測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方監測與施工承包商的監控量測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各自的重點不同。第三方監測目的主要為:
(1) 為施工開展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通過監測隨時掌握土層和支護結構的內力變化情況,以及臨近建筑物的變形情況,將監測數據與設計預估值進行分析對比,以判斷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要修改,以確定優化下一步施工參數,以此達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使得監測數據和成果成為現場施工工程技術人員判斷工程是否安全的依據,成為工程決策機構的眼睛。
(2) 為基坑周圍環境進行及時、有效的保護提供依據。通過對臨近建筑物的監測,驗證基坑開挖方案和環境保護方案的正確性,及時分析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對周圍環境進行下一步的加強保護。
(3) 將監測結果用于反饋優化設計,為改進設計提供依據。基坑工程設計方案的定量化預測計算是否真正反映了工程實際狀況,只有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才能獲得最終的答案,其中現場監測是確定上述數據的重要手段。由于各個場地地質條件不同、施工工藝不同和周遍環境不同,設計計算中未曾計入的各種復雜因素,都可以通過對現場的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加以局部的修改、補充和完善。
(4) 通過對監測數據與理論值的比較、分析,可以檢驗設計理論的正確性。
(5) 在施工全過程中,通過對既有地面和地下建筑物、構筑物各項指標的監測,將結構變形嚴格控制在標準限值內,保證既有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安全。
(6) 第三方監測除了上面的目的以外,它還起到檢核施工單位的基坑監測數據的作用,保證整個施工過程中,施工監測的正常進行。
(7) 第三方監測所提供的客觀可靠監測數據和科學的變形分析,是處理投訴事件和界定責任的重要依據。
(8) 積累量測數據,為今后類似工程設計與施工提供工程參考數據。
(9) 在本項目中,區間建筑物、構筑物監測,主要是為了保證能及時反映區間建筑物、構筑物的變形情況,以便工程中出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對其進行處理。
(10) 為業主提供及時信息,以便業主對整個項目進行科學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