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其他要求
使用水準儀、水準標尺在項目開始前和結束后應進行檢驗,項目進行中也應定期檢驗。當觀測成果出現異常,經分析與儀器有關時,應及時對儀器進行檢驗和校正。檢驗和校正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的規定執行。檢驗后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對于一二級水準觀測的儀器i角不得大于15秒,水準標尺分劃線的分米分劃線誤差和米分劃線間隔真長與名義長度之差,對線條式因瓦金標尺不應大于0.1mm。
2、應在標尺分劃線成像清晰和穩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約半小時、太陽中天前后、風力大于四級、氣溫突變時以及標尺分劃線的成像跳動而難以找準時進行觀測。
3、觀測前半小時,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設站時,應用測傘遮蔽陽光。使用數字水準儀前,還應進行預熱。
4、每測段往測與返測的測站數均應為偶數,否則應加入標尺零點差改正。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標尺應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在同一測站上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轉動儀器的傾斜螺旋和測微鼓時,其最后旋轉方向,均應為旋進;
5、對各周期觀測過程中發現的相鄰觀測點高差變動跡象、地質地貌異常、附近建筑基礎和墻體裂縫等情況,應做好記錄,并畫出草圖;
6、凡超出上述表1-1至表1-5規定限差的成果,均應先分析原因再進行重測。當測站觀測限差超限時,應立即重測;當遷站后發現超限時,應從穩固可靠的固定點開始重測。
核對和復查外業觀測成果與起算數據;驗算各項限差,在確認全部符合“規定”要求時方可進行計算。觀測值中的超限誤差,除在觀測過程中嚴格作業、認真檢核隨時予以排除外,在變形分析中通過檢驗將判定含有粗差的觀測值予以剔除。各期的平差計算采用統一的起算數據。平差計算采用計算機條件法嚴密平差;內業計算觀測成果計算和分析中的數字取位符合下列要求:沉降值精確到0.01mm,高程精確到0.01mm。
驗算項目及限差要求如下:
⑴按水準網環閉合差MW(mm)由下列公式計算每千米所測高差全中誤差MW (mm) 其絕對值應不大于方案所選用等級的精度要求(即測站高差中誤差);
MW
式中: MW―高差全中誤差(mm)
W―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
N―水準環數
L-計算各W時,相應的路線長度(km)
⑵按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由下列公式計算每千米所測高差偶然中誤差M△(mm) 應不大于方案設計所要求的往返測每測站高差全中誤差的
M△ 式中:M△―高差偶然中誤差(mm)
△―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N―測段長度(km)
建筑變形測量的級別、精度指標及其適用范圍 表1-1
變形測量級別
|
沉降觀測
|
主要適用范圍
|
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mm)
|
||
二級
|
±0.3
|
地基基礎設計為甲、乙級的建筑的變形測量
|
水準測量的儀器型號和標尺的類型 表1-2
級別
|
使用的儀器型號
|
標尺類型
|
天寶DINI03
|
銦鋼尺
|
二級水準測量觀測方式 表1-3
級別
|
高程控制測量、工作基點聯測及
首次沉降觀測
|
其他各次沉降觀測
|
||
天寶DINI03
|
天寶DINI03
|
|||
二級
|
往返測或單程雙測站
|
往返測或單程雙測站
|
往返觀測
|
單程雙測站
|
水準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和視線高(m) 表1-4
級別
|
視線長度
|
前后視距差
|
前后視距差累積
|
視線高度
|
二級
|
≤35
|
≤2.0
|
≤3.0
|
≥0.3
|
注:1 表中的視線高度為下絲讀數;
2當采用數字水準儀觀測時,最短視線長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視線高度不應低于0.5 mm。
水準觀測的限差 (mm) 表1-5
平差計算采用武漢大學研制的“科傻”程序進行嚴密平差。
5.4質量控制與檢查驗收
為保證我方提供的測繪成果質量的可靠性,我公司將對提交的測繪產品實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即在作業員、作業組自查、互查的基礎上,由工程部對測繪產品實行一級檢查;在工程部過程檢查合格的基礎上,由我公司的質檢部門對測繪產品進行二級質量檢查。經公司質檢部檢查的測繪產品各種精度滿足規范設計要求后,提交由甲方指定的質量監督檢驗部門驗收。
在實施作業的過程中,我公司要求作業員自查、作業組自查、互查,并且規定作業班組的自查、比例為100%,工程部的檢查,比例為100%,質檢部檢查比例為30%,以此來控制測繪產品的質量。
檢查驗收標準執行CH 1002-95《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和CH1003-95《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
5.5 上交成果資料
本測繪工程測繪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每次觀測結束后,對原始觀測數據進行檢查,經平差處理后計算各沉降觀測點的高程,計算各點一個觀測周期內的沉降量,計算各點的累積沉降量,填寫沉降觀測表,對所有現場測量數據及時繪制沉降—時間曲線或圖表。一般情況下,宜采用下次觀測時提交上次的觀測成果的方式向甲方提交成果報告。如遇特殊情況或異常情況必須隨時向工程指揮部報告。
沉降觀測應提交下列圖表:
1 沉降觀測技術方案;
2 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
3 P—T—S(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
4 沉降觀測分析報告。
5.3軟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