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據處理
本部分旨在承上啟下,詳細介紹完成現場監測工作回到室內后,如何導出(輸入)數據、計算數據,并形成技術資料(電子版和紙質版)的過程。通常分項目介紹或按監測原理分類后介紹,文字說明為主,輔以計算表格、公式及插圖。各監測項目數據處理方式可參考 4.2節內容。
2、信息反饋
本部分作為常規監測工作的最后一步,重點介紹形成各類技術資料(電子版和紙質版)之后,如何按照業主要求或行業習慣令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等對監測數據及時掌握,從而達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即介紹信息反饋過程,該部分應首先要遵循主管單位的相關規定及流程。
通常根據是否報警,可分為正常情況下信息反饋流程和發生預警或報警情況下的信息反饋流程兩部分介紹,內容一般包括報表的報送對象、簽收流程等,詳細內容可參考 4.4 節。
2.12 監測人員配備
在敘述完監測技術保證措施后,本部分應對如何合理優化配置相關人員,以滿足監測工作要求, 同時兼顧經濟原則進行詳細介紹。建議本部分參考投標文件中相關人員信息,通過項目部人員組織架構圖與人員信息列表的形式進行編寫,具體形式可參考圖 3.1 及表 3.5。
2.13 監測儀器設備及精度要求
本部分首先應列出設計或業主要求的儀器設備及元器件的精度信息,然后列出本次項目擬采用或實際采用的儀器設備及元器件的具體型號信息、技術參數,同時備注說明滿足精度要求,如果需要,可對使用儀器設備及元器件進行分項詳細介紹。編寫形式建議以表格形式為主。
1、儀器設備要求精度
本部分內容一般來自招標文件、設計資料或建設單位對監測方的管理文件中的相關規定,以下為示例表格。
2、擬采用儀器設備
本部分內容一般可根據采購的儀器設備及元器件的說明書整理形成,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重點突出各監測儀器的精度均符合規定要求,以下為示例表格。
3、儀器設備技術參數
本部分是對上一節內容的豐富,篇幅可能較長,應根據實際要求進行取舍,內容可參考2.3 節。
2.14 管理制度及措施
本部分應分別介紹監測項目部的各項規章制度,旨在明確各項管理制度,以保證監測工作能夠安全順利、保質保量的完成。詳細內容可參考公司管理制度匯編,并根據實際要求對篇幅內容等進行調整,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部組織架構(配組織機構圖)
(2)各崗位職責(包括經理、總工、外內業人員等)
(3)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保證措施
(4)技術質量管理制度保證措施
(5)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等
2.15 監測圖冊
監控量測設計圖紙應該按風險單元或風險工程成章成冊,內容主要包括:
(1)總平面圖:應有施工總平面圖、周邊環境總平面圖、管線分布總平面圖、監測點布置總平面圖、剖面圖;
(2)工程地質縱斷面圖、橫斷面圖;
(3)監測控制網布設圖;
(4)各監測項目測點布置平、剖面圖;
(5)重點監測區域或者高風險區域監測詳圖
(6)基準點、監測點安裝埋設大樣圖。
圖冊應參考一般工程設計圖紙樣式,基本要求如下:
(1)圖冊包括封面、目錄及相應圖紙部分;
(2)每張圖紙均應包括圖框、圖名、圖號、比例尺、相關單位及人員、圖例、設計說明、方位、監測點數量統計表、頁碼等信息;
(3)用于指導監測工作的監測平、剖面圖中的定位尺寸應標示清晰、明確、合乎比例,監測斷面應標明里程,平、剖面圖應相互對應;
(4)每個監測點均應有唯一的編號,監測點數量應與統計表中數量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