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國務院批準成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作為水利部的派出機構,代表水利部行使在珠江流域、韓江流域、瀾滄江以東國際河流、粵桂沿海諸河和海南等區域內的水行政主管職責,掀開了珠江流域水利發展的嶄新一頁。30年來,珠江委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扎根珠江流域這片熱土,深入研究治江治水規律,切實履行流域管理職能,在流域水利建設,江河治理,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近年來,珠江委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圍繞“維護河流健康,建設綠色珠江”的總體思路,勇于創新、銳意進取,頑強拼搏、扎實工作,不斷開創流域管理工作新局面,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流域水利規劃體系。珠江委成立后,堅持以規劃為中心,著力強化勘測、設計和規劃等基礎工作。組織編制了第一部珠江流域綜合規劃,完成了“八五”至“十一五”期間流域水利發展規劃和跨世紀水利發展綱要,編制了珠江流域防洪、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資源綜合規劃、澳門附近水域綜合治理、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珠江河口治理等規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流域水利規劃體系,為流域治理,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綜合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是在流域防洪減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0年來,珠江委按照“堤庫結合,以泄為主,泄蓄兼施”的治理方針和“上蓄、中防、下泄”的總體布局,積極推動流域防洪體系建設,累計建成江海堤防2.2萬多公里,各類水庫15100多座,各類水閘8500余座,北江中下游、南盤江中上游、韓江和東江已經初步形成了堤庫結合、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防洪工程體系。在防御歷次臺風和暴雨洪水,特別是在成功戰勝1994年6月、1998年6月、2005年6月等流域大洪水中,珠江委科學指揮,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果斷決策,充分發揮了流域機構的重要作用。2006年6月,珠江委在七大流域機構中率先成立了流域性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使流域防汛抗旱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三是流域水土資源保護成效顯著。以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水功能區管理、溫排水控制為突破口,不斷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制訂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方案,實施韓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特定條件下動態用水定額體系。明確提出珠江流域溫排水控制范圍和要求,嚴格控制溫排水入河排放。實施了珠江八大口門及省界斷面、水功能區、重點入河排污口及水源地水質監測,水污染得到初步治理和控制。堅持預防為主,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大規模實施珠治工程,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萬多平方公里,封育治理15萬多畝,生態修復9萬多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四是流域水利建設管理不斷強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委全面推進水利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認真組織實施流域控制性項目、跨省區重要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加快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百色水利樞紐建設,加強對龍灘、光照、長洲等重點工程建設的指導和監督,科學制定蓄水和調度方案,強化河流、湖泊及河口、海岸灘涂治理開發的科學指導、項目審查許可和安全監管,為流域水利建設提供了重要保證。
五是積極推動流域團結治水。多年來,珠江委充分發揮流域機構重要作用,積極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創新流域管理模式,形成了團結協作、科學治水的良好局面。在水資源統一管理方面,連續五次組織實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確保了澳門、珠海等地的飲水安全。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牽頭成立了黔、桂跨省區河流水資源保護與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聯合流域各省區共同簽署了珠江流域跨省河流水事工作規約,逐步形成了流域區域相結合、行業部門相協作、聯合防污、依法治水的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模式。在區域水利協作方面,建立了“泛珠三角”區域水利協作機制,與流域各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攜手共謀水利發展。
六是珠江委的自身建設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選拔培養成績顯著,干部職工隊伍素質明顯提高。流域水文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水利信息化進程快速推進,業務系統應用取得明顯成效。水利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具備現代化的大型河工、水工物理模型試驗實力,累計獲得各類科研獎項170多項,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水資源保護局充分發揮水資源、水文兩局合署辦公優勢,實現水量、水質同步監測分析,提高了對流域水資源保護的預見性和科學性,為流域防汛抗旱提供了有力支撐。西江局積極參與上中游水行政執法和防汛技術指導,在城市防洪設計方面獨樹一幟。珠科院建成了我國最大的河口區物理模型,在河流泥沙、海洋動力、河口海岸工程、遙感信息應用等方面已躋身國內領先行列。珠江設計公司在低水頭徑流式水電站、河口治理、城市軌道交通設計,軟基處理、海域測量,工程總承包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開發公司參與多個水電和供水項目的開發建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右江公司不斷優化管理,百色水利樞紐工程運行良好,綜合效益顯著。其他委屬企事業單位也銳意改革,拼搏進取,發展勢頭強勁。全委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廣大干部職工精神煥發、熱情高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
三十載拼搏奉獻,三十載開拓進取,三十載辛勤耕耘,三十載碩果累累。珠江委3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是流域內各級黨委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全社會共同關心、大力支持的結果,是珠江委歷屆領導班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結果,是一代又一代珠江水利人勵精圖治、接力奮斗的結果,是珠江委全體干部職工無私奉獻、頑強拼博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水利部黨組,向所有關心和支持珠江流域治理、開發、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各級黨委、政府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珠江委全體干部職工及離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珠江委30年發展成就已經永載新中國治水事業的光輝史冊,流域治理開發和保護管理的絢麗篇章需要我們繼續奮力譜寫。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流域東部地區實現現代化,西部地區實現經濟轉型、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珠江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珠江委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按照維護河流健康,建設綠色珠江的總體要求,不斷完善流域發展思路和管理模式,切實履行河流代言人職責,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配置調控能力和水土資源保護能力,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
一要完善流域水利規劃體系,科學謀劃流域開發治理布局。要立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水資源條件變化,進一步豐富完善流域規劃思路,抓緊完成珠江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全面推進流域防洪、水土保持、水力發電、岸線利用和管理、地下水利用和保護等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流域水利規劃體系,使流域水利規劃體系成為實施流域管理的重要依據,成為統籌流域與區域協調發展,維護河流健康,建設綠色珠江的行動指南。
二要加強流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要加強珠江流域堤防工程建設,加快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盡早開工建設珠江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全面提升珠江流域綜合防洪能力。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原則,搞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資源工程建設,提高流域水資源保障能力。全面推進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強珠江上游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石漠化治理,加快坡耕地綜合整治和崩崗治理,促進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
三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要加快劃定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用水效率控制三條紅線,強化依法治水管水,嚴格執法監督。要抓緊制訂水量分配方案,明確枯水期省際和主要水庫下游控制斷面的基本下泄流量,認真總結珠江水量統一調度的成功經驗,建立保障供水安全長效機制。要以水功能區為單元,建立排污總量控制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強化重點排污口的水質監測和預警,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要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著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快河口綜合整治,解決好河口咸潮影響問題,嚴格實施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制度,保護岸線、灘涂資源,維護河口穩定,改善河口生態環境,確保泄洪納潮和航道安全。
四要不斷創新流域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流域綜合管理能力。要積極探索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實現形式,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區域水利發展協作平臺,不斷深化和拓展流域協作機制,逐步建立各方參與、民主協商、共同決策、分工負責的流域議事決策機制和高效執行機制。要建立健全流域管理法制體系,推動流域管理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要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構建珠江水利數字化應用平臺,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深化內部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流域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打造充滿活力、文明和諧的珠江流域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