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衛星雷達監測沉降應用研究的“濱海新區塘沽地面沉降雷達監測”項目組主要負責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蘭恒星博士介紹,目前地面沉降監測主要依靠傳統的地面監測以及衛星GPS系統等完成,相對而言監測成本高、監測周期長、點位覆蓋少。與傳統監測方法相比,通過該技術監測,每平方公里就可監測2000至3000個沉降點位,監測周期縮短為10幾天。
在項目實施中,項目組借助世界較為先進的衛星永久雷達,采用“預約式”訂購雷達監測資料,對濱海新區部分典型建筑、橋梁、道路、工礦設施分類展開地面沉降重點監測及研究,包括渤海石油新村與東沽石油新村建筑物、南疆大橋、海河大橋、南疆立交橋、海濱大道部分路段、南疆港傳輸帶、天津港南疆港區、北疆港區、于家堡金融區等典型建筑及地域,通過與已有單個實地監測點測量結果進行比對,其監測最大誤差僅為0.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