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斷面布置
在進水口邊坡共布置3個觀測斷面,其觀測項目主要有邊坡表面變形及巖體內部水平變位觀測,邊坡支護錨桿和錨索的應力應變觀測,邊坡地下水位觀測等。
閘門洞室觀測斷面結合進水口后邊坡觀測斷面的布置情況和地質條件統一考慮,設有圍巖變形、表面收斂、支護錨桿應力、巖錨吊車梁錨固應力及混凝土與巖體結合面(縫面)變形等觀測項目。
表面變形測點呈剖面布設于進水口邊坡馬道上及邊坡開口線以外的自然邊坡上,結合邊坡巖體內部水平變位觀測儀器布置構成4個觀測剖面。新增觀測基點(三角網測點)設在進水口對面穩定的山坡處,與邊坡測點一起構成邊坡變形監測網。
水平位移觀測使用TCA2003全站儀,按邊角交會方式自動跟蹤觀測,其水平位移值利用邊角交會法測定的測點坐標求解。
垂直位移觀測采用電磁波三角高程測量代三等水準測定測點高程,求解垂直位移。觀測和計算均執行《水電水利工程施工測量規范》(DL/T5173-2003)有關技術規定。垂直位移觀測也可采用幾何水準方法,觀測使用DNA03電子水準儀和銦鋼條形碼水準標尺進行,觀測和計算均執行《水電水利工程施工測量規范》(DL/T5173-2003)中三等精度標準和要求。
邊坡巖體內部變形監測采用的是桿式多點位移計和鉆孔測斜儀系統。多點位移計水平鉆孔埋設,可實現自動化觀測和實時監控;測斜儀導管垂直鉆孔埋設,需要人工施測。
邊坡巖體支護設計采用了系統錨桿、預應力錨桿和預應力錨索,在各觀測斷面處有選擇的布置了錨桿應力計和錨索測力計。
為了監測邊坡巖體的地下水位變化,布置了地下水位觀測孔。孔內安裝測壓管式水位計,以實現自動化監測。
閘門洞室監測包括圍巖監測和巖錨梁監測。圍巖表面變形采用收斂計觀測,其測點盡量配合多點位移計布置,為施工期觀測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圍巖內部各點及表面位移量觀測采用多點位移計,一般布置在隧洞頂拱和兩側,從圍巖表面鉆孔埋設;在圍巖的系統支護錨桿上,布置適量的錨桿應力計,以了解錨桿的應力分布和圍巖應力調整的變化過程。
分別在上、下游側巖錨吊車梁巖壁錨桿上布置了錨桿應力計,以監測上述承載錨桿的應力變化及分布情況。巖錨吊車梁與巖壁結合面的監測采用測縫計進行,與上述承載巖壁錨桿應力計觀測位置對應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