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 滲壓計
1)滲壓計埋設前,應做好以下準備:
(1)滲壓計埋設前,必須進行室內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取下儀器端部的滲水石,在鋼膜片上涂上一層黃油或凡士林以防生銹。按需要接長電纜。
(3)安裝前需將儀器在水中浸泡2 小時以上,使其達到飽和狀態,再在側頭上包上裝有干凈的飽和細砂袋,使儀器進水口通暢,防止水泥漿進入壓力計內部。
2)淺孔壓力計埋設方法如下:
(1)按設計要求在滲壓計埋設位置鉆孔,如孔無透水裂隙,可根據需要的深度,在孔底套鉆一個Φ3cm的小孔。
(2)經滲水試驗合格后,在小孔內填入礫石,在大孔內填細砂。
(3)將滲壓計埋入砂中,孔口用棉紗填塞密實,并用水泥砂漿封住,待砂漿凝固后,即可填筑混凝土。
(4)按設計要求敷設電纜。
3)深孔滲壓計埋設方法如下:
(1)按設計要求的滲壓計埋設位置、孔徑和孔深鉆孔,并做壓水試驗。
(2)將儀器裝入能放入孔內的細砂砂包中,向孔內倒入30cm厚的礫石,其礫徑約為8mm,然后將裝有儀器的砂包吊入孔底。
(3)為避免砂包及電纜自重將電纜損壞,應用鋼絲吊住砂包,并把電纜綁在鋼絲上進行吊裝。
(4)再按設計在砂包上面填入礫石,然后填50cm 厚的水泥膨潤土,余孔段灌入水泥砂漿。
(5)按設計要求敷設電纜。
3.0.13 量水堰
1)量水堰采用梯形堰或直角三角形堰。
2)按照設計要求和現場的滲流量情況選購和加工堰板,量水堰的堰板采用厚度6mm的不銹鋼板制作。過水堰口下游側切削成45。坡口。
3) 堰槽采用矩形斷面,其總長度應大于7 倍堰上水頭,且不小于2m。其中堰板上水頭,且不小于0.5m。堰槽寬度不小于堰口最大水面寬度的3倍。
4)在堰槽的預留位置安裝堰板,堰頂至排水溝溝底的高度大于5 倍堰上水頭,堰板應直立且水流方向垂直。堰板為平面,局部不平處不大于±3mm。堰口的局部不平處不大于±1mm。堰板頂部保持水平,兩側高差不大于堰寬的1/500。直角三角堰的直角,誤差不大于30″。
5)堰板和側墻保持鉛直。傾斜度不大于1/200。側墻局部不平處不大于±5mm。堰板與側墻垂直,誤差不大于30″。
6)兩側墻應平行,局部的間距誤差不大于±10mm。
7)測讀堰上水頭的側針,設在堰板上游1.0m 處。
3.3.14 水尺
用特制搪瓷制作標準水尺,水尺寬度為30cm,采用E字型,按每字高50cm制作。
3.3.15 溫度計
按設計要求在進水口及尾水閘墩臨水面埋設溫度計,監測水溫,將溫度計豎直綁扎在閘墩臨水面外層鋼筋上,且距壩面5~10cm埋設。
3.3.16 水力學儀器底座
1)按施工圖紙進行放樣定點,定點誤差控制在±10cm以內。
2)底座蓋板與主體表面應該平順結合,不平整體處理坡度控制在1/30以內。
3)底座軸向與主體表面應該垂直,偏斜角應該控制在10。以內。
3.3.17 集線箱
1)集線箱按設計位置安裝,并加以可靠保護。
2)集線箱應具有放水、防潮、防雷電等安全保護功能。
3)集線箱應具有良好的長期工作穩定性。
4)監測儀器的種類多,工作原理各不相同。集線箱應能適應這些復雜的接口要求,保證各種監測儀器都能方便而有效地進行監測工作。
5)當現場具備安裝條件時應盡快進行集線箱的安裝,并將儀器電纜接入集線箱。
3.3.18 電纜連接和保護
3.3.18.1 一般要求
1)電纜走線敷設時,應嚴格按照電纜走線設計圖和技術規范施工,盡可能減少電纜接頭。
2)施工期電纜臨時走線,應根據現場條件采取相應敷設方法,并加注標志,
注意保護,選好臨時觀測站的位置,觀測電纜的保護要有切實可靠的措施。
3)在電纜走線的線路上,應設置警告標志。尤其是暗埋線,應對準暗線位置和范圍設置明顯標志,以防隧洞回填灌漿時將引線打斷。設專人對觀測電纜進行日常維護,并健全維護制度。對埋設在碾壓混凝土層內的電纜,應在碾壓層面上挖溝埋設,對上游面附近的電纜應垂直引向壩頂。
4)電纜跨縫施工留縫時,應有5~10cm 的彎曲長度,并用鋼管保護,鋼管兩頭用瀝青麻布。穿越阻水設施時,應單根平等排列,間距2cm,加阻水環或阻水材料回填。
5)電纜敷設過程中,要保護好電纜頭和編號標志,防止浸水或受潮;應隨時檢測電纜和儀器的狀態及絕緣情況,并記錄和說明。
3.3.18.2 塑料電纜的連接
塑料電纜的連接采用熱塑接頭或常溫密封接頭方式,常溫密封接頭具體要求
如下:
1)根據設計和現場情況準備儀器的加長電纜。
2)將電纜頭護層剝開50~60mm,不要破壞屏蔽層,然后按照絕緣的顏色錯落(臺階式)依次剝開絕緣層,剝絕緣層時應避免將導體碰傷。
3)電纜連接前將密封電纜膠的模具預先套入電纜的兩端頭,模具頭、管套入一頭,蓋套入另一頭。
4)將絕緣顏色相同的導體分別叉接并繞接好,用電工絕緣膠布包扎使導體不裸露,并使導體間、導體與屏蔽間得到良好絕緣。
5)接好屏蔽(可以相互壓按在一起)和地線,將已接好的電纜用電工絕緣膠布螺旋整體纏繞在一起。
6)將電纜豎起(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固定),用電工絕緣膠布將底部的托頭及管纏繞幾圈,托頭底部距接好的電纜接頭根部30mm。
7)將廠家提供的膠混合攪勻后,從模口上部均勻地倒入,待滿后將模口上部蓋上蓋子。
8)不小于10cm長的電纜,在2.0MPa壓力水中的絕緣電阻應大于500MΩ。
9)24h后用萬用表通電檢測,若接線良好,即可埋設電纜。
3.3.18.3 橡膠電纜連接
橡膠電纜的連接采用硫化接頭方式,具體要求如下:
1)根據監測設計和現場情況準備儀器的加長電纜。
2)按照規范的要求剝制電纜端頭,去除芯線銅絲氧化物;去除芯線銅絲氧化物時,不得折斷銅絲。
3)連接時應保持各芯線長度一致,并使各芯線接頭錯開,采用錫和松香焊接,檢查芯線的連接質量。
4)芯線搭接部位用黃蠟綢,電工絕緣膠和橡膠帶包裹,電纜外套與橡膠帶連接處應銼毛并涂補泰膠水,外層用橡膠帶包扎,外徑大于硫化器鋼模槽2mm。
5)接頭硫化時必須嚴格控制溫度,硫化器預熱至100℃后放入接頭,升溫到155℃~160℃,保持15分鐘后,關閉電源,自然冷卻到80℃后脫模。
6)硫化接頭應在0.1MPa~0.15 MPa氣壓下試驗時不露氣,在1.0 MPa壓力水中的絕緣電阻大于50Ω。
7)接頭硫化前后應測量、記錄電纜芯線電阻、儀器電阻比和電阻。
8)電纜測量端芯線頭部的銅絲應進行搪錫,并用蠟封。電纜連接也可采用熱縮材料代替硫化。具體要求如下:
9)接線時,芯線宜采用Ф5mm~7mm的熱縮套管,加溫熱縮,用火從中部向兩端均勻加熱,排盡管內空氣,使熱縮管均勻地收縮,緊密地與芯線結合。
10)纏好高壓絕緣膠帶后,將預先套在電纜上的Ф18mm~20mm 熱縮套管移至纏膠帶處加溫熱縮。
11)熱縮前應在熱縮管與電纜外皮搭接段涂上熱熔膠。
12)接頭熱縮前后應測量、記錄電纜芯線電阻、儀器電阻比和電阻。電纜的連接及硫化應嚴格按《混凝土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DL/T 5178-2003要求進行。對進口電纜與國產電纜的聯接方法應通過有關試驗后確定。
3.3.18.4 電纜的保護
1)電纜連接后,在電纜接頭處涂環氧樹脂或浸入蠟,以防潮氣滲入。
2)應嚴格防止各類油類沾污腐蝕電纜,經常保持電纜的干燥和清潔。
3)各電纜在水平牽引中,必須用橡膠或PVC 套管進行保護,當電纜臨時露頭時應用木箱保護,并采取防水措施,嚴禁將電纜觀測端浸入水中。
4)電纜牽引應做出明顯標記,要嚴防開挖爆破、施工機械損壞電纜,以及焊接時焊渣燒壞電纜。
5)所有傳感器電纜均按圖紙所示方向就近及時引入觀測站或保護箱內,并及時與集線箱聯接。
6)電纜的類型應與傳感器的類型匹配。
7)應在電纜儀器端、電纜中部和電纜測量端分別有標識儀器的編號牌。
3.3.18.5 電纜的跨縫保護
電纜跨施工縫或結構縫布置時,應采用穿管過縫的保護措施,防止由于縫面張開或剪切變形而拉斷電纜,具體要求如下:
1)電纜跨縫保護管直徑應足夠大(為電纜束直徑的1.5~2.0 倍),使得電纜在管內可以松弛放置。
2)電纜應用布條包扎,其包扎長度應延伸至保護管外,管口用涂有黃油的棉紗或麻絲封口。
3)跨縫管段應有伸縮管,以免因保護管伸縮而做成局部混凝土開裂。
4)當電纜從先澆塊引至后澆塊而過縫時應采用預埋電纜儲存盒內的方法過縫,盒內電纜段用布條包扎并松弛放置。還應采取措施防止水泥漿流入盒內。
3.3.19 其他儀器和設備
其他儀器和設備的安裝和埋設應根據儀器的使用說明書、施工圖紙的要求和監理人的指示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