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測的隧道位于在太行山,沿著309國道不可以直接到達,還要走一段彎彎曲曲的山路才能到洞口。山上沒有過于茂盛的林木,多是裸露的巖石和荒草,偶有稀疏的花椒樹或幾株松柏。沿途會遇到一些拉石頭的車輛,因為這一帶山上有不少是鐵礦石或石灰巖,這也就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山路兩側許多山被爆破開挖,露出新鮮的巖石剖面,像一片片撕裂的傷口。
在國道上,偶爾也會看到一輛拖拉機后面拖著一個鐵滾子,問了知情人,曉得原來那個鐵滾子是磁鐵質的,因為國道上拉鐵礦粉的車輛比較多,國道兩側就灑落一些鐵礦粉,一個鐵滾子一天下來能吸大概二三百元的鐵礦粉,也很不錯。
我們要做的工作包括初支砼應力、二襯砼應力、鋼支撐應力、圍巖壓力、初支二襯接觸壓力進行監控量測,還包括圍巖內部位移、錨桿軸力、圍巖彈性波速和山頂孤石的監測。
現在只開展了孤石的監測,孤石位于隧道口上方,海拔高差約110米 ,是一個嚴重風化的山頭,裂隙嚴重,節理發育,且山坡下面有兩戶人家,業主擔心因隧道爆破產生的沖擊波使石頭墜落,發生危險,而兩戶人家房屋位于道路建筑紅線以外,又不方便出資拆遷,于是就讓我們進行監控。目前GB爆破安全規程中,爆破振動安全允許標準只對一些人工建筑,如:土窯洞、土坯房、毛石房屋、磚房、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古建筑與古跡隧道、水電站及發電廠中心控制室設備、新澆大體積混凝土等建筑的安全振速進行了限制,而對天然形成的巖石、土體等沒有統一的標準。這項工作對我們來說也是一項挑戰。
孤石監控要將監測儀器背到山上,呵呵,兄弟幾個要鍛煉身體了!雖然海拔高差約110m ,但是斜著爬上去大概有300多米。山上沒有路,下面一段是緩坡,雨水沖刷形成一條類似小路的卵石帶;中間一段是較陡的坡,長著一些松柏樹;上面一段是巖石峭壁,沒有植被。第一次上去,往上爬時,在松樹林中,走錯了方向,出了松樹林,發現錯了,但是下去和橫向走都極其艱難,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向上爬。等上了山脊,發現比我們的目的山頭已高出二三十米 。山脊寬2~3m ,還算平緩,長著一些松樹。不免感慨一番,登山如人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