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国产视频_一级高清毛片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注冊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主頁>下載>文檔下載>

車站施工監測方案(項目部文件)

時間:2010-01-26 11:44來源: 作者:北京市博瑞明創工程檢 點擊:
基坑工程的施工直接關系到基坑本身及鄰近建筑物、道路和管線的安全。由于巖土工程的復雜性, 深基坑支護系統受到許多難以確定的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監測,及時掌握支護系統及周圍環境的動態變化,通過動態信息管理,應用監測所得的信息指導施工, 使施工過
  
地鐵2號線工程
XXX站施工監測方案
XXXX2206標項目部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 1 -
一、工程概況. - 1 -
二、監測目的. - 2 -
三、監測的項目. - 2 -
第二章 監測依據的規范和技術文件. - 3 -
第三章 監測工作技術綱要. - 4 -
一、沉降監測控制網的建立. - 4 -
二、水平位移監測控制網的建立. - 6 -
三、監測點的布設原則. - 8 -
四、測量精度要求. - 8 -
五、施工監測工作技術綱要. - 9 -
六、監測施工組織及管理. - 17 -
第四章 監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 - 20 -


第一章  概述
一、工程概況
XXXX站設置于XXXX路下,位于XXXX路與XXXX路交叉路口以北,車站呈南北向布置,南接XXXX站,北連XXXX路站。車站為地下兩層島式站臺車站,車站兩端為盾構接收井,其中小里程端所接區間部分地段采用盾構法施工,靠近車站段采用礦山法開挖施工初支后,盾構通過,拼裝管片作為二襯,盾構機在車站端頭井吊出;大里程段為盾構法施工,從車站端頭井吊出。
小里程盾構井段和標準段均為雙層雙跨結構,大里程端為雙層四跨帶一層外掛段,一層外掛長65.6m,寬8.2m,設置3號出入口、垂直電梯和1號風道,與車站主體共墻,共用圍護結構。有效站臺中心里程YDK3+482.000,有效站臺中心里程處軌面絕對高程-11.230m。起訖里程YDK3+389.200YDK3+578.200,全長189m。有效站臺中心里程處頂板覆土厚度2.9m。車站底板埋深約16m,標準段寬18.9m
車站上方是XXXX路。本站西側為XXXX廣場及其群樓,建筑物基礎為天然淺基,東側為金融中心主樓及停車場,主樓高22層,基礎為樁基礎;北側為XXXX大廈,距車站結構約15m,基礎為天然淺基;南側為鴻隆公寓;車站東北角為汽車總站。
XXXX路是南北方向的次干道,現狀為雙向4車道,交通流量不大。XXXX路是東西向的次干道,規劃道路紅線寬22.0m,現狀為雙向2車道,車站范圍內交通流量不大。XXXX路和XXXX路目前均有公交線路經過。
車站主體基坑采用整體明挖法施工。
 
二、監測目的
基坑工程的施工直接關系到基坑本身及鄰近建筑物、道路和管線的安全。由于巖土工程的復雜性, 深基坑支護系統受到許多難以確定的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監測,及時掌握支護系統及周圍環境的動態變化,通過動態信息管理,應用監測所得的信息指導施工, 使施工過程科學化、信息化,確保支護系統和周圍環境的安全。
三、監測的項目
本站基本位于XXXX路下,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管線縱橫交叉、高低錯落,根據車站施工方法及周邊環境的情況,選定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量測的主要項目有:
(1)基坑周圍地面、重要建筑物及地下管線沉降;
(2)樁頂、地下連續墻墻頂位移;
(3)土壓力;
(4)樁體、土體及地下連續墻變形;
(5)支撐軸力;
(6)地下水位觀測;
(7)錨索拉力。
具體監控量測項目及布置詳見“基坑施工監測設計圖”。深圳地鐵圍護結構變形控制標準見表1-1,本站基坑為一級基坑。監測指標超過允許值時的臨時應對措施見表1-2。
 
 
 
 
基坑安全判別標準    表1-1

 

一級
二級
三級
基坑深度(m)
>14
9~14
<9
地下水位埋深(m
<2
2~5
>5
軟土層厚度(m)
>5
2~5
<2
基坑邊緣與鄰近建筑物基礎或已有管線邊緣的距離(m)
<0.5h
0.5h~1.0h
>1.0h
地面最大沉降量(m)
<0.15%h
≤0.2%h
≤0.3%h
最大水平位移允許值(m)
0.0025h
0.005h
排樁、地連墻、坡率法、土釘墻
0.0100h
0.010h
鋼板樁、深層攪拌
0.0200h
 
第二章  監測依據的規范和技術文件
 
本次監測工作將執行最新的規范和標準,采用的主要規范和標準如下:
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99)
2、深圳市標準《深圳地區建筑深基坑支護技術規范》(SJG 05-96)
3、《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97)
4、《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
5、《巖土工程試驗監測手冊》林宗元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6、《深圳地鐵2號線工程XXXX站施工圖設計》
 
第三章  監測工作技術綱要
一、沉降監測控制網的建立
1、沉降監測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沉降監測控制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深圳地鐵2號線工程XXXX站沉降監控基準點的高程采用黃海高程系。
(2)沉降監測控制網是在深圳市二等水準點下布設的精密沉降監測控制網。
(3)精密沉降監測控制網以里程為觀測單位布設,一般每個觀測單位沉降監測控制點(基準點)不少于三個,監測控制網的布設形式為附合水準路線。
(4)精密沉降監測控制網中的水準點的標石應埋設在施工或觀測對象沉降所波及的變形區外的基巖層或原狀土層中,也可埋設在穩定性好的既有永久建(構)筑物上。
(5)在沉降觀測期間按每月一次的頻率,定期對高程控制網高程進行復合。
(6)各類水準點應避開易遭腐蝕和破壞的地點。標石類型選用墻上精密水
準點標志二種
2、主要技術要求
沉降監測控制網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進行,其主要測量技術要求見下表。
每千米高差中數誤差(mm)
附合水準路線平均長度
(km)
觀測次數
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
偶然中誤差M
全中誤差MW
與已知點聯測
附合或環線
平坦區
±2
±4
24
DS1
因瓦尺
往返測各一次
往返測各一次
±4
3、沉降監測控制網的測量
精密水準點測量的觀測方法:
往測奇數站為:后---后;偶數站上為:前---
返測奇數站為:前---前;偶數站上為:后---
精密水準測量的視距長度、視距差、視距高按下表的要求執行:
標尺
類型
視線長度
前后視距差(m)
前后視距差累計差(m)
視線高度(m)
儀器
等級
視距
(m)
視線長度20m以上
視線長度20m以下
因瓦尺
DS1
≤60
≤1.0
≤3.0
0.5
0.3
精密水準測量站限差不超過下表的要求:
基輔分劃讀數差(mm)
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mm)
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之差(mm)
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mm)
0.5
0.7
3.0
1.0
 
4、數據處理
為評價觀測精度和成果的可靠性,計算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誤差、高差全中誤差和相鄰點的相對高差中誤差。計算成果取位至0.1mm
每千米水準測量的高差偶然中誤差按下式計算:
     
式中  M——高差偶然中誤差(mm);
L——水準測量的測段長度(mm);
——水準路線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n——往返測的水準路線的測段。
當附合路線和水準環多于20個時,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按下式計算:
式中 Mw——高差全中誤差(mm);
W——附合線路或環線閉合差(mm);
L——計算W時的相應路線長度(km);
N——附合路線或閉合路線的個數。
 
二、水平位移監測控制網的建立
1、水平位移監測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1)按照《深圳地區建筑深基坑支護技術規范》中的有關規定,位移監測點控制網布設成獨立的控制網;
(2)根據場地的具體情況,位移監測網采用獨立的導線網,導線的邊長取150米左右;
(3)水平位移控制點按二等三角控制網的要求進行布設制作;
(4)水平位移觀測基準點布設在基坑變形影響范圍之外,具體基準點應布設在距離基坑的開挖邊緣30米之外;
(5)在水平位移觀測期間,按每月一次的頻率,對基準點進行復合。
(6)埋設專門觀測標石,并根據使用儀器和照準標志的類型,顧及觀測精度要求,配備強制對中裝置,強制對中裝置的對中誤差最大不應超過±0.1mm。
(7)照準標志具有明顯的幾何中心或軸線,并符合圖象反差大、圖案對稱、相位差小和本身不變形等要求。
位移觀測基點可以同時作為水準基點,但不能全部合一相互代替。以下地點應將兩種基點分開設立,如:(1) 作為水準基點監測不便的情況;(2)合適設立水準基點,但位移觀測通視有影響的情況;(3)利用已有水準基準點,但不合適用于導線點的情況。
2、主要技術要求
水平位移監測控制網的建立可采用三角測量或導線測量。導線測量和三角測量主要技術要求見下表。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
導線最弱點點位中誤差
(mm)
導線長度
(m)
平均邊長
(m)
測邊中誤差(mm)
測角中誤差(")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一級
±1.4
3600
300
±15
±5
1:14000
二級
±4.2
2400
200
±15
±8
1:10000
三級
±14.0
1500
120
±15
±12
1:6000
                                             三角測量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
最弱邊邊長中誤差(mm)
平均邊長
(m)
測角中誤差
(")
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
一級
±1.0
1000
±5
1:20 000
二級
±3.0
500
±10
1:10 000
三級(圖根)
±10.0
200
±20
1:5 000
3、水平位移監測控制網的測量
水平位移監測控制網使用全站儀進行觀測,其標稱測量精度相當于DJ1
水平角方向觀測的限差不超過下表的要求。
儀器
型號
兩次照準讀數差(")
半測回歸零差(")
一測回中2倍照準差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
DJ1
1
5
8
5
4、數據處理
為評價觀測精度和成果的可靠性,應計算測角網的測角中誤差mβ、按方向觀測法所測一測回方向值中誤差mαn個測回方向值中數中誤差Mα
測角網的測角中誤差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n——三角形個數。
計算所得的mβ不應超過方案設計所選用的測角精度。
在獨立測站上,按方向觀測法所測一測回方向值中誤差n個測回方向值中數中誤差,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
   
    vi ——各方向觀測值與平均值之差();
    m ——方向數;
    n ——測回數。
三、監測點的布設原則
1、觀測點類型和數量的確定應結合工程性質、地質條件、設計要求、施工特點等因素綜合考慮,詳見附表。
2、為驗證設計數據而設的測點應布設在設計中最不利位置和斷面上,為結合施工而設的測點要布設在相同工況下最先施工的部位,其目的是及時反饋信息、指導施工。
3、表面變形測點的位置既要反映監測對象的變形特征,又要便于應用儀器進行觀測,還要有利于測點的保護。
4、各類測點的布置在時間和空間上應有機結合,力求使同一監測部位能同時反映不同的物理變化量,找出其內在的聯系和變化規律。
5、根據監測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周邊監測點,測量穩定的初始值。
6、如監測點在施工過程中遭到破壞,應盡快在原位置或盡量靠近原位置處補設測點,保證該點觀測數據的連續性。
四、測量精度要求
 
 
 
1、沉降和位移測量精度要求
沉降和水平位移測量精度要求
沉降觀測
位移觀測
適用范圍
高程中誤差(mm)
坐標中誤差(mm)
一級
≤0.15
≤1.0
高精度要求的高層建筑物或大型建筑物的變形觀測
二級
≤0.50
≤3.0
建筑物、管線和其它重要建筑(構)物的沉降和傾斜,基坑的變形
三級
≤1.50
≤10.0
低精度要求的建(構)筑物的變形,道路、地坪的沉降觀測。
2、鋼筋應力、支撐軸力和地下水位的測量精度要求
(1)軸力:監測誤差小于±0.1kN。
(2)水位:監測誤差小于±20mm。
(3) 對于以上未涉及的其它觀測項目,根據具體要求和可實現性綜合考慮制定監測精度要求。
 
五、施工監測工作技術綱要
施工監測內容包括水平位移、沉降、支撐軸力、樁體(土體及地下連續墻)測斜、地下水位、土壓力、錨索拉力。
1、            平位移觀測
1.1支護體系的水平位移主要包括圍護結構向基坑內的水平位移和支撐系統的水平位移。
圍護結構向基坑內的水平位移主要由支撐施筑前挖土引起的變形和支撐桿件壓縮帶來的變形兩部分組成。前者引起的變形位移量主要取決于圍護結構本身的鋼度和支撐施筑前的挖土深度,后者引起的變形位移量取決于作用在圍護結構上的水土壓力和支撐材料的剛度。圍護結構過大的水平位移會影響到基坑內主體結構的施工空間及周圍環境安全。
支撐體系的水平位移主要是由于支撐桿件平面布置得不對稱性和基坑挖土順序的不同所引起的。支撐節點之間的相對水平位移過大,會引起支撐桿件產生較大的附加彎矩,從而降低其軸向的承載力,嚴重時會引起支撐系統失穩破壞。
1.2 支護體系水平位移監測的目的
(1)及時了解支護結構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必要時調整基坑開挖順序和速度,確保基坑和周圍環境的安全。
(2)驗算支護結構的變形量,反算地層的水土壓力。
(3)作為測斜觀測計算的起始依據。
1.3采用基準線法時,基準線兩端分別建立檢核點。觀測前先檢查基點是否移動。觀測時位于基點的經緯儀和位于測點上的標牌均要檢驗對點器的可靠性。量取偏距時均移動鋼尺讀數兩次。
采用三角測量法進行觀測,控制網為三角網。三角網由測區內若干個起控制作用的點(工作基點)和基坑周邊按規范要求的間距設置的位移觀測點相互連接而成。觀測中使用鋼尺或紅外測距儀測量控制網中三角的起始邊(基線)長,使用TDJ2E型經緯儀觀測各三角的內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觀測。外業觀測成果經內業整理計算即可求得各點的位移量。
 1、監測方法:主要監測基坑開挖引起的地表變形情況。監測方法是在地表埋設測點,分別用高精度經緯儀和水準儀進行水平位移和下沉的量測。根據量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判斷基坑開挖對地表變形的影響。
   2、測點布置原則:測點布置在地面上,距基坑邊0 2H、0 5H、1.5H布置相鄰兩組測點間距20m。
 3、 量測精度:±lmm。
 4、相應對策:當地表沉降速度過大,加快監測頻率,必要時,停工檢查原
因.采用加強支撐和加固地層的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2、沉降觀測
分析基坑及結構施工對周邊建(構)筑物造成影響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基坑開挖之后邊坡的變形導致周邊土層的應力重分布和產生位移場導致相應的建()筑物變形;二是基坑開挖之后引起地下水的下降,導致周邊的地面引起附加沉降,影響地面建筑物和其它構筑物的正常使用,嚴重的情況導致周邊建(構)筑物的破壞。地道的基坑工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指地道工程土建施工期間對周邊道路、管線和建筑物的影響。
觀測點埋設在牢固并易于識別的位置,并加設保護裝置。水準測量按照國家等水準測量規范的要求進行。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
每千米高差
全中誤差(mm)
水準儀的型號
水準尺
類型
往返較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mm)
二等
2
DZS1
銦瓦尺
往返各一次
±4
說明:L為往返測段、附和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
水準儀的型號
視線長度(m)
前后視較差(m)
前后視累計差(m)
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
基輔分劃讀數較差(mm)
基輔分劃高差較差(mm)
二等
DZS1
30
1
3
0.5
0.5
0.7
說明:視線長度小于20m時,視線高度不應低于0.3m
對已制作好的觀測點進行水準路線設計。從已知水準點至另一已知水準點上。根據基坑周邊觀測點點數及設站數以水準導線長度構成閉合或符合水準路線。
1、監測方法:主要監測基坑開挖引起的地表變形情況。監測方法是在地表埋設測點,分別用高精度經緯儀和水準儀進行水平位移和下沉的量測。根據量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判斷基坑開挖對地表變形的影響。
   2、測點布置原則:測點布置在地面上,距基坑邊0 2H0 5H15H布置相鄰兩組測點間距20m
 3量測精度:±lmm
 4、相應對策:當地表沉降速度過大,加快監測頻率,必要時,停工檢查原因.采用加強支撐和加固地層的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3、支撐軸力測量
采用FJ-50型振弦式反力計監測鋼支撐軸力。在鋼支撐就位承受荷載和預壓力施加之前安裝FJ-50型振弦式反力計裝架圓形鋼筒上沒有開槽的一端面與支撐的牛腿(活絡頭)上的鋼板電焊焊接牢固,電焊時必須與鋼支撐中心軸線與安裝中心點對齊。待冷卻后,把軸力計推入焊好的安裝架圓形鋼筒內并用圓肜鋼筒上的4個M10螺絲把軸刀計牢固地固定在安裝架內,使支撐吊裝時,不會把軸力計滑落下來。測量一下軸力計的初頻,是否與出廠時的初頻相符合(≤±20Hz),然后把軸力計的電纜妥善地綁在安裝架的兩翅膀內側,使鋼支撐在吊裝過程中不會損傷電纜為標準。鋼支撐吊裝到位后,即安裝架的刖一端(空缺的那一端)與圍護墻體上的鋼板對上,軸力計與墻體鋼板間最好再增加一塊鋼板250mm×250mm×25mm,防止鋼支撐受力后軸力計陷入墻體內,造成測值不準等情況發生。在施加鋼支撐預應力前,把軸力計的電纜引至方便正常測量時為止,并進行軸力計的初始頻率的測量,必須記錄在案。施加鋼支撐預應力達設計標準后即可開始正常測量了。
1、監測方法:XXXX站基坑開挖設置了3道鋼支撐。由于廣東地區夏季和冬季溫差較大,溫度的變化對鋼支撐的受力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采用應變儀和應變計進行量測。
2、測點布置原則:測點布置在鋼支撐的中部,按鋼支撐的30%設置。
3、量測精度:≤ll/100(F s)。
4、相應對策:根掘量測結果分析鋼支撐的受力情況,確定是否調整鋼支撐
的參數。
軸力計安裝示意圖如下:
 
通過測試鋼支撐受荷載后應變變化量,根據下列公式計算軸力:
          P=KF+bT+B
式中:P一支撐軸力(kN);
   K一軸力計的標定系數(kN/F);
   
F一軸力計輸出頻率模數實時測量值相對于基準值的變化量(F);
   b一軸力計的溫度修正系數(kN/
);
   
T一軸力計的溫度實時測量值相對于基準值的變化量();
   B一軸力計的計算修正值(kN)。
 注:頻率模數F=f2×10-3。
4樁體、土體及地下連續墻變形測斜
樁體、土體及地下連續墻變形測斜采用GN-1型滑動式智能測斜儀監測護坡樁、地下連續墻和坡體在整個開挖深度范圍內的水平位移。在護坡樁(地下連續墻)施工時預埋測斜管,測斜管上端伸出冠梁300mm。每個測斜管長度與護坡樁(地下連續墻)長度相等。
測斜管一般為2米/根,4米/根兩種,需要一根一根地連接到設計的長度。連接的方法是采用插入連接法,首先拿起一根測斜管,在沒有外接頭的一端套上底蓋,用三只M4 X 10自攻螺絲釘擰緊,(這是每最下面的一節管子),就可向孔內下管子了,下一節,再向外接頭內插一節管,這時必須注意的是一定要插到管子端平面相接為止,在用三只M4 X 10自攻螺絲把它固定好,才算該接頭連接完畢,按此方法一直連接到設計的長度。
安裝測斜管時,檢查管內的一對管槽的指向是否與欲測量的位移方向一致,并及時校正;在沒有確認測管導槽暢通時,不得放入測頭;量測測斜管導槽方位、管口坐標及高程,作好孔口保護裝置。測量前,用清水將固定好的測斜管內沖洗干凈,將測頭模型放入測斜管內,沿導槽上下滑行,檢查導槽是否暢通無阻,滑輪是否滑出導槽。測試時將探頭穿過開槽的套管,伺服加速度計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感應出測管的位移量,沿管孔從下至上逐點測讀,測出樁體、土體及地下連續墻各點相對于底端(視為不動點)的垂線偏斜量,前后兩次。
將測斜儀置入測斜管內,并使導向輪完全進入導向槽內。方向應為導向輪的正向與被測位移座標(+X)的正向一致時測值為正,相反為負。測斜儀測量時先將測斜儀放入管底,至下而上測量。根據電纜上標明的記號,每1m單位長度測讀一次測斜管軸線相對基準軸線的傾角,以此可換算出標準基長范圍內的水平位移,通過算術和即可累加出測孔全長范圍內的水平位移。
計算公式:
Si = 500×Sin(a + b×Fi + c×Fi2 + d×Fi3)
                   S = S1 + S2 + S3 + S4 + ...              
(如圖2所示)
式中: Si— 被測結構物在i點相對鉛垂線的水平位移變形量,單位為mm;
       Fi— 測斜儀在i點的實時測量值;
   S— 該次相對管底測量的總變形量(水平位移),單位為mm。
圖2
1、監測方法:主要監測基坑開挖引起的圍護結構周邊土體、樁體及地下連續墻的變形情況。監測方法是在圍護結構設水平觀測孔和土體水平位移測斜孔,分別用測斜儀和水平尺進行土體水平位移的量測。根據量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判斷基坑開挖對圍護結構周邊土體變形的影響。
2、測點布置原則:在地面上布置水平觀測孔,沿基坑邊布置(同一孔豎向間距0.5m)。
3、相應對策:當圍護結構府邊土體側向變形過大,應加快監測頻率.必要時,停工檢查原因,采用加強支撐或加固地層等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5、地下水位觀測。
地下水位使用SWJ-90電測水位計觀測。觀測前應測量水位觀測點的坐標、地面標高。待測管中水位與周圍水位平衡后,測量測管中的水位。將帶電纜的探頭下降到鉆孔中,當接觸到水面時就會觸發聲音報警器和信號燈,水深可從刻有標度的電纜線上讀出,精度為±10mm。
1、監測方法:水位標高采用水位儀觀測:水量采用水表進行監測:同時進
行水質及水溫監測;孔隙水壓采用孔隙水壓計觀測。
2、測點布置原則:沿車站結構四周每20m左右設一水位觀測孔。
3、量測精度:±5mm。
4、相應措施:根據地下水位、水壓變化情況,確定基坑丌挖是否采取排水
或送水措施,保證周圍建筑物不因地下水位變化過大而引起下沉、傾斜。
6、土壓力觀測。
采用土壓力盒測試土層深部的土壓力分布規律。土壓力傳感器采用鋼弦式土壓力盒,壓力盒膜面正對土壓力,使土壓力作用在壓力盒對應孔壁的法線上。
土壓力盒采用幕布法安裝,在欲觀測樁的鋼筋籠外測布置一幅土工織布帷幕。土壓力盒安裝在帷幕外測,隨鋼筋籠放入樁內,為使土壓力盒均勻受力,且有較大的受力面積,土壓力盒采用瀝青囊間接傳力結構。
1、監測方法:采用埋設土壓力盒的辦法進行測定,安置土壓力盒時將其鑲
嵌在擋水構筑物內,使其應力膜與構筑物表面齊平,并保證壓力盒后有良好的剛性支撐,以保證測量的可靠性。
2、測點布置原則:車站連續墻圍護上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斷面和部位。且沿車站縱向每側布置不少于六個。
3、量測精度:±lkpa。
4、相應措施:根據觀測數據,發現土壓力數據異常,或變化速率增快時.
及時找出原因.同時縮短觀測的周期,采取相應的措施
7、錨索拉力監測
選用GM型巖土錨測力計及ZXY-3型鋼弦頻率測定儀共同組成測量系統,安裝方便, 測試精度高。
傳感器是錨力計的中樞,選用鋼弦作傳感元件,鋼弦的激振采用連續激振型。這樣的系統穩定性好,適于原位長期觀測,抗干擾能力強。
當剛性環形承載板受到壓力后,內腔的流體同時感生出相應的壓力并均勻的施加到傳感器的敏感膜板上,使之撓曲變形,一端固定于膜板的鋼弦固有頻率相應變化,通過鋼弦頻率測定儀讀取該頻率,再根據預先率定出的壓力-頻率曲線計算出該頻率對應的壓力值。
8控制值及警戒值、監測頻率
控制值及警戒值
監 測 項 目
控 制 值
警 戒 值
樁頂位移
0.25%h
80%控制值
基坑圍護結構測斜
0.25%h
80%控制值
支撐軸力、錨索拉力
設計值
80%控制值
地面沉降
0.15%h
80%控制值
重要建筑物及管線沉降、位移
按權屬部門要求
80%控制值
監測指標超過允許值時的臨時應對措施    表1-2
監 測 項 目
應 對 措 施
圍護結構水平位移
圍護樁鋼筋應力
鋼支撐軸力
1.停止開挖,疏散施工人員。
2.封閉基坑周圍道路,禁止車輛和人員通行。
3.立即通知設計人員到場研究下一步措施。
地表沉降
建筑物測斜
1.停止降水,實施回灌。
2.封閉基坑周圍道路,禁止車輛通行。
3.立即通知設計人員到場研究下一步措施。
管線沉降和水平位移
1.停止基坑開挖,挖開超標段管線。
2.設立保護標志,防止車輛碾壓管線。
3.立即通知設計人員到場研究下一步措施。
 
 
監測頻率表
序號
監測內容
監測頻率
1
基坑周圍地面沉降
基坑施工階段1天1次,盾構施工以及鋪軌施工期間2~3天1次。當變形超過有關標準或現場條件變形較大時,加大監測頻率。
2
樁頂、地下連續墻墻頂位移
3
地下水位
4
樁體、土體及地下連續墻變形
5
支撐軸力
6
土壓力
7
重要建筑物沉降
8
地下管線沉降
9
錨索拉力
六、監測施工組織及管理
1、監測組織機構
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成立專業監測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程師、監測負責人和監測小組組成,從組織上保證監測的順利進行,使施工完全信息化控制中,其組織機構見圖1

項目經理:(工程師)
技術顧問: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現場負責:(工程師)
技術負責:(工程師)
監測一組組長: (助理工程師)
              (助理工程師)
監測二組組長: (助理工程師)
               (助理工程師)
 
 
 
 
 
 

 
1            監測組織機構圖
監測組由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監測經驗及有結構受力計算、分析能力的技術人員擔任組長,監測組在組長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制定監測計劃、布設測點、及時整理、收集各項監測數據,對資料進行計算、分析、對比,做到:
1.1預測基坑、結構和周圍建筑物的穩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工藝的調整意見及應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證整個工程安全、可靠的進行施工。
1.2優化設計,根據監測信息向監理工程師和設計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使施工更加安全可靠、結構更加經濟合理。
2、監測計劃
凡需布設觀測點的監測工作,要在工程開工前,做好監測實施計劃,計劃要符合現場實際情況及施工進度,切實可行,并報監理工程師和業主批準,再按批準的計劃及時布設觀測點,提前測量初始值,以便施工開始即能進行監測。
監測計劃要妥善安排,協調好施工與布點、監測間的干擾,要將布點監測工作列入工程施工進度計劃中。
3、監測數據管理
在信息化施工中,監測后應及時對各種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判斷其穩定性,并及時反饋到施工中去指導施工。根據以往經驗以《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則》(TBJ108-92)的Ⅲ級管理制度作為監測管理基準,見表4:
表4                監測管理基準表
管理等級
管理位移
施工狀態
U0<Un/3
可正常施工
Un/3≤U0≤Un2/3
應注意,并加強監測
U0>Un2/3
應采取加強支護等措施
表中:U0 ——實測位移值, Un ——允許位移值
     Un的取值,也就是監測控制標準。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經驗、有關規范規定及招標文件的要求,提出預警值見表3。
根據上述監測管理基準,可選擇監測頻率:一般在Ⅲ級管理階段監測頻率可適當放大一些;在Ⅱ級管理階段則應注意加密監測次數;在Ⅰ級管理階則應密切關注,加強監測,監測頻率可達到1~2次/天或更多。
4、監測反饋

監測結果
位移速率是否超過Ⅲ級管理
位移速率是否超過Ⅱ級管理
位移速率是否超過Ⅰ級管理
繼續施工
綜合分析
暫停施工
不安全
安全
采取特
信息化施工要求以監測結果評價施工方法,確定工程技術措施。因此,對每一測點的監測結果要根據管理基準和位移速率(mm/d)等綜合判斷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狀況。為確保監測結果的質量,加強信息反饋速度,全部監測數據及圖表均由計算機管理,并向駐地監理工程師、設計單位及監測中心提交監測周報或月報。監測數據反饋程序見圖5:監測數據反饋程序圖。

 
 

監測結果
位移速率是否超過Ⅲ級管理
位移速率是否超過Ⅱ級管理
位移速率是否超過Ⅰ級管理
繼續施工
綜合分析
暫停施工
不安全
安全
圖5        監測數據反饋程序圖

5、監測組織管理
5.1項目經理部要妥善協調好施工和測點布設,觀測間的干擾。將監測作為一項重要的工序來抓,保證監測工作有確定的時間和空間。
5.2施工監測要緊密結合施工步驟進行,及時整理數據,反饋信息,正確指導施工,實現信息化施工,切實做到施工、監測兩不誤。
5.3監測組要始終在監理工程師直接監督下進行全部監測的實施工作。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報告情況和問題,并提供有關切實的數據記錄。
5.4監測儀器設備、安裝完畢、監測組要按批準的方法對設備進行測試,鑒定和校正,并請有資格的部門進行標定和審定,要按批準的方法和頻率按時觀測、讀數,記錄和整理全部原始資料報監理工程師,抄送設計單位。
5.5對永久性觀測點的監測按設計要求和工程需要進行。凡永久性變形,觀測點的技術文件要交業主。本工程全部監測資料經整理后,要納入竣工文件中。
 
第四章  監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
在工程監測中,實時對監測資料進行整理,并將監測的結果反饋給施工單位、監理工程師和業主管理人員,對現場的施工起到動態了解作用。同時使得各有關單位及時了解支護結構和周邊環境的安全情況,為信息化施工提供數據。同時將實測資料經過必要的整理之后,以周報和月報的形式提供有關各方(業主、設計、監理和土建承包商)等。工程結束之后,還將提供完整的監測總報告。
1、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內容
資料的收集、整理是分析反饋的基礎,監測或測試完畢后應當日內及時整理。在整理過程中,可作必要的修整和簡單計算分析,但不得對原始數據和數據庫作任何修改。資料整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1)    監測有關資料的收集,如各種儀器設備的標定;
2)    原始觀測資料的檢驗和誤差分析;
3)    監測有關物理指標的計算;
4)    將相關計算成果用圖表的形式表示;
5)    監測數據的光滑處理;
6) 初步分析和異常值的判別、剔除。
2、實時監測結果報告
在施工期間應向監理工程師、業主、設計提交實時監測結果報告,當施工期間監測項目出現異常時,應加大監測頻率并及時向駐地監理匯報加快信息反饋,及時指導施工,其詳細內容包括:
實時監測數據;
監測參量的變化速率,如沉降速率、應力變化速率等;
與允許值、控制值之間的關系,判斷是否進入警戒值,進入警戒值的情況,要提請有關單位注意;
記錄施測當日的天氣、施工狀態或其它認為與基坑的施工和安全有關的各種情況。
3、監測警報
在施工期間,只要監測指標達到警戒值,或有危險裂縫等情況,即可發出監測警報。
4、周報和月報
各項監測項目觀測應每周或月提交一次中間報告,即周報或月報。其詳細內容包括:
監測項目和監測項目布點圖;
對監測結果進行階段性整理,繪制各項目的監測參量時程曲線;
指出超過警戒值的測點位置和數量;
一般情況,在施工階段監測單位提供監測周報,在竣工后按月提供監測報告,在特殊的情況,按業主要求按照實際需要提供監測報告。
5、監測總報告
監測總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工程概況;
監測項目和監測各項目的布點圖,各個測點的制作和安裝簡圖;
采用的儀器的數量、型號、規格和標定材料;
監測值的全時程變化曲線;
監測結果的分析評述和總結。
  
 
                                    XXXX標項目部
                                   2007年11月
頂一下
(9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最新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發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發布者資料
北京市博瑞明創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查看詳細資料 發表文章 加為好友 用戶等級:注冊會員 注冊時間:2010-01-26 09:01 最后登錄:2010-05-04 08:05
推薦內容
精彩推薦
精彩推薦

關于本站|免責聲明|廣告服務|網站地圖|網站搜索|友情鏈接|聯系我們|RSS訂閱

Copyright © 2008-2018 www.www.mocsi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監測人 www.www.mocsil.com 安全監測行業最大的門戶網站
稿件聯系E-mail: admin@www.mocsil.com 廣告聯系:QQ:32334427[請詳細說明來意] 電話:13687374912【非誠勿擾】
免責聲明:所有論文及相關資料均源于網上的共享資源及期刊共享,或者來源于會員的共享,監測人網站只是一個資源共享和交流的非盈利平臺。
如有侵犯您論文的版權或其他有損您利益的行為,請聯系批評與指出   湘ICP備14001333號-1

湘公網安備 430111020016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