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300米有橋梁,請注意!”這是駕駛室上方AIS內河船載橋梁報警助航系統發出的聲音。“只要前面有橋梁,這個小東西就會自動提示,就像馬路上的車載導航儀,非常方便省心。”上海市環境物流有限公司的一位船長介紹說。
為更有效地保障上海內河水域安全,上海市地方海事局在加強日常監管的同時,積極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監管能力。在全面推廣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的基礎上,在全國海事系統率先牽頭研發了AIS內河船載橋梁報警助航系統,并于2010年7月初開始在上海市環境物流公司開展了試點,截至目前成效良好。
小儀器發揮大功效
時下,電子產品終端漸趨融合,巴掌大的助航儀器也走上功能多樣化道路,集電子海圖、AIS、VHF等功能于一身。據產品開發商介紹,AIS內河船載橋梁報警助航系統有三大功能,首先是避碰橋梁建筑的提示功能,利用電子海圖,在船舶航行靠近橋梁等建筑物時,提前語音警示;其次,可有效防止船舶間的碰撞事故發生,該系統可對周圍AIS船舶進行實時監控,對靠近的船舶自動報警;船公司利用該系統,可掌握船舶動態,并通過VHF甚高頻呼叫進行遠程調度和調控,實現統一調度、調控。此外,船公司還可以利用該系統為本公司船舶進行航線設計、軌跡保存、里程計數等,確保船舶航行在安全、可控范圍內。
今年7月份,上海市地方海事局為上海市環境物流有限公司的61艘環衛船舶安裝了AIS內河船載橋梁報警助航系統。使用至今,該公司的船舶已運行近1400航次,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2012年上海轄區全面普及
根據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國內航行船舶船載電子海圖系統和自動識別系統設備管理規定》要求,航行于長江干線、珠江干線、京杭運河及黃浦江的100至500總噸的客船,航行于長江干線、珠江干線、京杭運河及黃浦江的100總噸至1000總噸所有船舶(不含液貨船),必須于2011年7月1日之后的第一次年度檢驗前,完成AIS安裝工作。
上海市地方海事局局長陳秀平表示,該局將在取得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批準后,分三個階段推廣AIS系統。今年年底前,將該系統推廣至上海主要內河航運企業,特別是危險品運輸企業;截至2011年年底,推廣至本市登記且在本市內河水域航行的船舶;截至2012年年底前,推廣至本市內河航行的所有船舶。在此基礎上,推廣企業使用基于AIS系統的內河船載橋梁報警助航系統。
上海市環境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船舶在試用AIS內河船載橋梁報警助航系統的一個多月中,安全生產得到了有效保障。該系統為駕駛員提供航道、橋梁、船舶避讓、超速提醒等報警信號,輔助駕駛員提前采取避碰措施,從而減少事故、險情的發生概率。但他也對系統提出了一些改良意見。為更適用船舶,他建議將設備嵌入式安裝在駕駛臺上,便于駕駛員監測。同時,他希望系統能擴容數據庫,將長三角地區乃至京杭運河的橋梁設施等數據都收容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