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水位測試儀通過向水面發射超聲波技術得到水位數據,再由GPS裝置將數據發送到數據采集中心,與航道圖整合后將即時水位信息顯示在航道GIS地圖上,對掌握航道水位、水深等信息功能顯著。
目前,市地方海事局已經開發了上海內河智能交通與聯動系統,正在加緊相關數據的采集。該系統將整合船舶情況、航道情況、數據統計、氣象信息發布、指揮應急處置等功能。其中,電子水位測試儀監測到的數據將主要用于掌握轄區水位情況,為沿途船舶提供實時動態信息,對引導船舶通航、防止橋梁碰撞事故等發揮重要作用。
市地方海事局局長陳秀平介紹,近期市地方海事局將對蘇州河、大治河、川楊河、蕰藻浜、淀浦河、張涇河、蘇申外港線等十多條重要航道進行實時水位監測。
8月底前,計劃先期為這些航道內凈高最低的橋梁安裝電子水位測試儀。后期再考慮推廣到其他航道和這些航道內的其他橋梁。但是由于水位數據的發布需借助船舶AIS系統,而目前僅進入世博核心區的船舶安裝了AIS系統。因此,全部功能的實現,如自動向途經監測點的船舶發送水位信息等,關鍵取決于船舶AIS系統的推廣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