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對工地的大門,與隔壁建筑墻體竟然出現10-30厘米的縫隙。最近,東區南輝花園的許多業主從這個大門進出時,都有點提心吊膽,他們認為是附近的施工導致地基下陷,才造成大門傾斜。
在南輝花園附近的中山三路,有三個工程正在同時施工。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這一路段附近有多處地面出現沉降或裂縫現象,一些業主更稱自家房子也受到影響。
這些沉降現象是否正常?有施工單位稱,在大型施工工地周邊,地面出現一定程度沉降或者裂縫,屬于正常現象。而建設部門稱,已指派業務科室跟進這一現象。
小區大門傾斜約20厘米
“從外面看,這門明顯歪了。”家住南輝花園的張先生說,這座巨大的牌樓,底座與旁邊建筑的墻壁隔了約10厘米,但頂端卻與那面墻隔了約30厘米。
這個小區對面,就是隔著怡華路的一個大型工地,這里正在建中山國際金融中心,這座規劃55層的“雙子星”建筑,建成后將成為中山新地標。去年10月份,這個工地的地基已經打好,現在正在建主體部分。
在大門旁執勤的保安小吳說,他也注意到牌樓傾斜的問題,他還告訴記者,緊挨著怡華路的一排房子,周邊都出現了較嚴重的地陷。
在小吳和張先生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南輝小區4號、6號、8號和10號樓。在這一排樓靠近怡華路一側,人行道上坑洼不平,有明顯沉降現象。而在小區里面一側,墻體與地面接觸處有大量裂縫,一些裂縫寬約四五厘米,甚至延伸到一樓車庫或房間里面,許多裂縫經過水泥修補,但痕跡依然可見。
“這些裂縫,應該是在去年對面工地施工時開始出現的。”小區另一位業主王女士說。她還透露,她家墻壁和天花板上也有一些細微裂縫,不過她不能確定,這是否與施工有關。
附近地面多有沉降現象
南輝花園的多位業主認為,這個大門牌樓發生了傾斜,與附近在施工的多個工地有關。在毗鄰的中山三路附近,還有兩個大型工程:利和公寓項目、中山三路隧道工程。這兩個工地與國際金融中心項目緊緊靠在一起。
根據附近多位市民指引,記者來到中銀大廈后門附近。這棟高層建筑,剛好處于三個工地交界處。記者在后門一個斜坡處發現,坡上有一道長長的“傷口”,被混凝土澆灌起來。在斜坡邊緣位置的欄桿附近,也有一條粗長的裂縫,而且似乎在混凝土澆灌之后又裂開了。而在大廈靠近國際金融中心一側,墻體與地面接觸處,有一道厚厚的規則的修補痕跡。
“坡上和墻角的裂縫,之前應該就有一些,但很小,這些工程施工時加大了。”一位保安告訴記者,不過他說,大廈建筑本身并沒發現有任何問題。
而在中山三路對面的經貿大樓一帶,地面出現裂縫和沉降的現象也較為普遍。中山三路1號附近的一排商鋪,門前臺階向外側塌陷,臺階間出現較大裂縫,較寬的有5厘米以上。其中,在經貿大樓前的臺階,裂得尤其夸張,裂縫最寬處可以伸進一個拳頭。
這些商鋪中的一位經營者李女士說,她門前臺階上的瓷磚,前一天還突然脫落過,“我的卷簾門這些日子都不好拉,好像被卡住了。”
建筑商承諾“一次性恢復”
南輝花園的物管方———嘉信物業的廖小姐表示,已就小區出現裂縫等問題發函給中山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筑方———中建五局珠海分公司方面,“他們說到時做好一次性恢復工作,目前我們的溝通比較好。”中建五局珠海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證實了這一說法,并表態:“找到我們,我們就幫忙把問題解決好。”
而中山三路隧道市政工程的建筑方--珠海市建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則回應,周邊出現的地裂或沉降現象,與己方無關,“我們還沒開挖隧道,現在在做前期維護工程,就是打支護樁,是為了保護周邊建筑的。”該公司項目負責人陳先生說。
各方說法
建筑公司:周邊建筑是安全的
中建五局珠海分公司技術部門負責人劉先生說,工程在施工之前,都會有勘察和設計等環節,要摸清周邊區域地質情況,然后再據此設計建筑方案,“建設單位聘請了華南設計院和廣州的一家勘察單位,在2008年就已經做過這方面的工作。去年12月,中山質監站和安監站都對我們的基坑工程通過驗收。”
劉先生認為,他們在基坑周圍打下了密密麻麻的支護樁,建起止水帷幕,已經盡最大限度保護周邊地質,且在去年10月份已經做好基坑回填工作,“因此,我們工地對周邊的地質影響,已經趨于平穩。周邊建筑是安全的。”
而珠海市建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相關技術人員則回應,該公司做的是市政工程,“對周邊建筑的安全是非常慎重的,我們現在做的都是保護,這個工作沒做完,就不會貿然開挖。”
居委會:目前尚無人來投訴
中山三路隧道工程立項后,建設部門曾聘請廣東明正建筑工程質量司法鑒定所為周邊建筑做勘察,對此,該所工程師付利紅告訴記者,4月23日,該所曾和東區花苑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對隧道工程沿線做了勘察,“隧道工程目前正在打樁,對周邊有影響但很小,根據勘察結果,建筑物基本沒什么問題。”
東區花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吳錫良也告訴記者,目前沒有居民前來投訴施工帶來的建筑質量問題。
市民:應該嚴加監測預防
而記者采訪時,也有數位市民對大面積出現的裂縫和地面沉降表示了擔憂。雖然目前并未出現地質狀況變化導致的嚴重事故,但他們認為,如果不嚴加監測和預防的話,事態發展也許很難預料。
市住建局:已安排相關科室跟進
昨天上午,中山市住宅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本報反映的中山三路出現多處地陷、裂縫情況,該局已轉給相關業務科室,目前正在跟進中。但對于其他有關情況,該負責人沒有接受記者采訪。
原因分析
或與多個工程同時施工有關
這些裂縫與地面沉降是否和正在施工的工地有關?對此,中建五局珠海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一般在大型施工時,周邊地質出現輕微沉降或裂縫,屬正常現象,且該項目在施工時,每周都會監測地質變化,這些數據都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
這位負責人介紹,一般大型工程都需打很深的基坑,“如我們這個項目,打下的樁子深達七八十米。”這些基坑,對周邊地層有一定影響,有可能打破了原有壓力的平衡,同時,周邊區域地下水也有可能流到基坑里,產生壓力變化,“我們嚴格按照規范施工,對面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可能是自身沉降,再加上多個工程一起施工,有點影響也正常。”
業內分析
多項目各自施工令地質變得復雜
根據記者了解,中山三路附近的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利和公寓項目、中山三路隧道工程,地面占地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行業業內人士稱,“這么大面積的施工,而且又多是高層建筑,在深圳、廣州等地也許很常見,但在中山確實是頭一回。”
這位人士說,尤其是幾個項目各自施工,又增加了實際情況的復雜性。他分析,按照國家建筑規范,在施工前做地質勘察時,會根據建筑體量決定勘察范圍,因此,每一個項目在做勘察時,如果缺少統一協調,對地質狀況的了解就會比較局限,但幾個項目加在一起對地質造成的影響,是遠遠大于單個項目的。“目前尚不清楚,周邊地陷現象是否與當初勘察不夠充分有關。”該業內人士說。
律師觀點
有關部門應組織專家調查
廣東莞信律師事務所呂軍律師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組織專家進行調查,到底引起裂縫和地面沉降的原因是什么,會否造成安全問題,需要有一個專業的認定。如果證實是某一方面原因引起,那責任方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而對于裂縫或地面沉降現象,到底是施工前出現還是施工后出現,呂軍律師認為,根據經驗,這個判定在技術上也不難操作,要根據造成這一現象的可能因素,逐個進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