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密工程施工過程中,技術精度要求極高,往往需要精確到±5角秒和亞毫米級的程度,否則就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比如,修建超長隧道、海底隧道,方向須精確到±5角秒,否則就會使隧道貫通出問題。在修建大壩和超高建筑時,工程的變形監測(也稱安全監測)同樣至關重要,哪怕出現極小的變形,就可能使工程毀于一旦。實時亞毫米級精度測距與機器人變形監測技術,能從1000m以外,發現監測對象1毫米以下的異常,便于盡快發現與解決問題。這些高精度的技術監測,都是世界性難題,其中單波亞毫米級精度測距,被相關國際學術組織認為“不可能實現”,精度優于5角秒的定向儀器也被列入“禁運清單”。
中南大學教授張學莊上個世紀70年代,就致力于精密監測技術的研究和攻關。數十年如一日,他帶領自己的團隊,相繼攻克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發明了自動陀螺定向技術和高精度自動陀螺全能儀,定向精度優于±5角秒,打破了國外的封鎖。突破國際性難題,發明了亞毫米級精度的單波測距技術和儀器,還發明了機器人實時亞毫米級精度自動位移監測技術與儀器,攻克變形監測難題,指標國際領先,極大提高了工程變形與安全監測能力。目前,已取得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3項。以該發明生產的100多臺(套)儀器已廣泛應用在地鐵、隧道、大橋等精密工程以及計量與儀器監測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