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為“真相隧道”的入場通道
自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慘案發生后,安保就成了奧運會不可回避的話題。在倫敦,因為2005年慘烈的地鐵爆炸和去年記憶猶新的暴亂,這個話題尤為熱鬧。現今,在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監控攝像頭被安裝在每一個角落,24小時持續不斷地實施監控。四個入場通道被稱為“真相隧道”。“真相隧道”都安裝有反恐設備,同時高科技傳感器將對入場人員的隨身物品進行檢查。
英國內政部稱,今年倫敦共計投入了10億英鎊、10000名警察和13500名武裝士兵用于保障奧運安全。除了泰晤士河里的巡邏艇,居民樓的地對空導彈,待命的精銳部隊和警察,智能監控、面部識別技術、疾病跟蹤系統等一些看不見的監控和分析設施也保護著城市的安全。從你踏入倫敦的第一秒鐘起,你就踏入了安保的視線。
全球監控之都升級
有人專門做過研究,倫敦的攝像頭比世界上任何城市都多,密度也很大,1615平方公里有50萬個攝像頭,攝像頭和居民的比例是1:14,每人每天平均被拍攝300多次。
英國國內本來已經安裝有400萬個閉路攝像頭,為了迎接這次奧運會,在奧運公園加裝了更多高像素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就像街頭窺視的眼睛,通過深埋在街道下的光纜,將影像傳送到各地的視頻監控中心。這一屆奧運會的吉祥物獨眼文洛克的獨眼,也是個攝像頭。有媒體戲稱倫敦真不負“世界監控之都”的稱號。
本屆奧運會將大規模使用面部識別技術,通過攝像機現場采集人的面部信息進行比對,在一秒內迅速確認對方身份。早在去年倫敦騷亂時,倫敦警方就提前啟用了計劃用于奧運會的人臉識別項目去確認那些還未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
這種面部識別技術是將人臉當作網格,衡量一個人的鼻子、眼睛、嘴唇和其他特征之間的距離。這個系統升級過后,不僅可以獲取高分辨率圖像,比如監控攝像機在近距離拍攝的影像,連分辨率相對低的圖片,如手機攝影照片、網絡圖片、護照照片等都可以分辨。面部識別的困難點在于,你拍到了一張嫌疑人的面孔,必須找到用來比對的參照物,換句話說,在系統里,必須有這個人的存檔才能識別出來。這是所有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基礎,只有足夠強大的數據庫作支撐,才有意義。
在奧運會場館修建期間,倫敦就開始廣泛地生物信息收集。在斯特拉特福奧林匹克體育場施工時,工人進入場館前必須經過生物掃描。英國的生物識別公司“HumanRecognitionSystem”為奧運場館和奧運村的建設提供了四年的服務,他們能把掌紋、手形、虹膜等生物信息集合在一張智能卡上,所有相關人員必須刷卡進入場館,保證在場館興建、裝修過程中沒有恐怖分子滲透。在倫敦希思羅機場,每名入境者都需要提供生物識別證明,進行指紋采集。去年11月,盧頓機場進行了一次監控系統的全面升級,機場也在重要位置安裝了一套新的生物識別門禁控制掃描系統。
每個被存檔生物信息的人,聯網的智能閉路電視攝像頭就能“記住”他,檢查人員可以實時搜索其影像,也可以搜索他曾經去過哪里。攝像頭還能用來捕捉可疑行為,從行為模式上分析是否有問題。
據媒體報道,先進的人臉和圖像識別軟件、能夠進行智能監控的監控設備,以及用來監控人群的無人機均來自以色列,但信源拒絕透露是哪一家公司。以色列和倫敦在監控系統上有長久的合作關系。倫敦的地下視頻監控系統就由以色列公司Verint提供,從2010年開始,這家公司聯合以色列著名的無人機系統公司Elbit幫助希思羅機場創建了完整的機場安全解決方案。
在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監控攝像頭被安裝在每一個角落,24小時持續不斷地實施監控。四個入場通道被稱為“真相隧道”。“真相隧道”都安裝有反恐設備,同時高科技傳感器將對入場人員的隨身物品進行檢查,該設備能感應出各類武器、炸彈等
監測潛在疾病的蔓延
倫敦奧運會期間,加拿大醫學專家卡姆蘭·卡恩重新啟動了一個曾于2008年運行的生物離散工程(BioDiaspora)項目。它基于網絡和計算機程序,將數10億人的飛行線路信息集合起來,了解人群在全世界的流動方式,評估這些人攜帶病原體的危險。該項目會將世界各地的疾病監督信息及時收集起來,進行整理和分析。
如果一種新病毒在世界某地出現,卡恩能夠計算出它對倫敦的影響,拼湊出它可能的傳播地圖,以便提前做好準備。這種預警系統能讓英國當地的衛生部門提高警惕,有更充裕的時間采取預防性措施。這次奧運會是對BioDiaspora項目的一次大規模現實測試。
大型集會比如音樂會和體育賽事會吸引很多人參加,對公眾構成比平時更嚴重的健康威脅。這種集會能制造平時很難獲得的病毒傳播機會。
在奧運會這樣的重大活動中,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萬人聚集到一個城市里,活動結束后再返回各自的國家,這給流行病的傳播制造了絕好的機會。北美早已消滅了麻疹,但在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里,3名加拿大人被確診感染麻疹病毒,最后造成82人被感染,四分之一感染者不得不入院治療。這是溫哥華所在的加拿大卑詩省自1997年以來爆發的最大一次麻疹疫情。
英國衛生防護局也有專門的實時(或接近實時)疾病癥狀監測小組,和許多其他研究機構的監測系統一起合作,實時收集、分析和健康有關的數據,盡早發現有潛在的公共衛生威脅,一旦確定了病毒攜帶者,利用監控系統實時追蹤。英國衛生防護局的布萊恩·邁克羅斯基對媒體表示,像奧運會這樣大規模的人群聚集活動,必須考慮潛在的健康威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