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用吸油毯吸附龍首壩河段上的油污。
3月31日,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交口鎮一家污油泥處理廠因地基塌陷導致1000余噸污油泥外泄,部分流入洛河。事發后當地立即投入應急搶險,目前泄漏污油泥污染已得到妥善處置。
時 間 3月31日7∶50
關鍵詞 油泥泄漏
3月31日7∶50左右,延安市洛河洛川段發生污油泥泄漏污染事故。經初步調查,起因是位于洛川縣交口河鎮楊莊河村的陜西長大石油化工產品有限責任公司(長大油泥處理廠)污油泥收集池地基發生塌陷導致污油泥外泄,外泄量約1000余噸,部分已進入洛河,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混合物(渣油、炭黑、油泥),污染帶長度約兩公里。
時 間 3月31日
關鍵詞 啟動預案
陜西省環保廳接到延安報告后,立即通知洛河沿岸的銅川、渭南兩市啟動應急預案,封堵攔截污染物,陜西省環保廳副巡視員唐祚云在第一時間帶隊趕赴洛川指揮搶險工作。
污染事故發生后,陜西省環保廳、延安市及洛川縣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搶險工作。延安市政府主管副市長帶領市應急辦、水利、環保等相關部門領導及技術人員趕赴現場指揮搶險工作,確定搶險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長任組長的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采取迅速控制源頭、全力攔截打撈、及時通報險情等措施全力排險。
時 間 3月31日13∶06
關鍵詞 緊急搶險
3月31日中午12∶08左右,白水縣環境監察大隊接到市環境監察支隊應急值班室緊急通知,泄漏的廢油將流入洛河白水段,要求洛河流域沿途各縣積極組織實施攔截,清理油污,防止油污流入渭河。
災情就是命令,白水縣環境監察大隊立即啟動《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3月31日下午13∶06分,第一時間進入洛河狄家河攔截點,組織大隊8名應急人員從狄家河大橋上拉著100多米鋼絲,沿著河灘兩岸1000多米崎嶇的山坡,最早在狄家河攔截點架設兩條南北跨河物資運送鋼絲線。
在市縣有關領導的現場指揮下,各有關部門和鄉鎮400余名干部群眾全力奮戰,于3月31日19∶30分,在狄家河攔截點河道設立了6道10層攔截網(草捆4層,海綿兩層,吸油毯4層)。
作為本次事件處置的最后一道防線,渭南市在含油水體進入渭南境內后,立即動員沿洛河的白水、澄城、蒲城、大荔同時啟動應急預案,在環境保護部專家指導下,分別在洛河白水段狄家河、澄城縣三眼橋水電站、蒲城縣洛惠渠灌區龍首壩水庫設置3道攔油壩。
同時,渭南市組織環保、水利、武警、消防、鄉鎮干部、群眾共800多人使用吸油毯、草簾等攔截吸附浮油。市環境監測站布設4個監測斷面,每半小時采樣一次進行24小進連續監測,為處置工作提供準確數據。
沿洛河3市共動員和組織了4000余名干部群眾、120余臺機械設備,在污油泥流經的河段共設置了16道攔污壩分段攔截、打撈抽取。3市和省環境監測站技術人員連夜開展河道水質監測工作。銅川市在宜君縣堯生鄉下桃村下桃水電站組織50余名群眾和專業搶險人員對攔截在壩前的浮油進行吸附。延安、銅川兩市共打撈收集污油泥約370噸,大大減輕了對下游的壓力,并對已收集的污油泥進行清運。
時 間 4月3日17∶00
關鍵詞 控制污染
4月3日上午,記者隨同陜西省政府、環境保護部、省環保廳有關領導一行專程到渭南市蒲城縣洛惠渠灌區龍首壩水庫,檢查洛川油泥污水泄漏事故應急處置和洛惠河水質情況。最新監測結果是:從4月3日中午13時到下午17時,洛河進入渭南界面水質石油濃度約為0.282毫克/升,恢復到本底水平。4月3日下午17時,洛惠渠灌區龍首壩水庫庫前石油類濃度為0.19毫克/升。洛河入渭南境水質基本恢復到本底水平,排往洛惠渠的農灌水體未檢出石油類污染物,完全符合農田灌溉水質要求;從蒲城龍首壩排入洛惠渠的水體總石油類污染物已被控制在四類水質標準內,實現了李克強副總理確保污染水體不進入渭河、保障下游群眾生產和飲水安全的目標。
時 間 4月3日
關鍵詞 加強監測
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明遠在龍首壩庫區現場主持召開事故處置情況分析會。會議要求處于洛河最后一道防線的渭南市政府及時向群眾發布洛惠渠水質監測結果,讓沿岸群眾放心取水灌溉;同時,要求市環境監測部門繼續進行24小時監測水質。
根據省政府要求,延安市還將繼續徹底清除源頭隱患,銅川市要加強沿途水體內的油污清除和攔截,渭南市需守住最后一道防線,確保被污染的水體不通過龍首壩水庫和洛惠渠進入渭河,保證下游飲水安全。在全流域水質恢復正常前,各市將確保措施不少、人員不減、監測不斷。
時 間 4月3日
關鍵詞 廠方道歉
“3月31日,我廠突發污油泥泄漏事故。我們對因此次事故而受到影響的當地機關、企業、居民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時,也對組織搶險的各級政府及參與的所有人員表示深深的感謝。”陜西長大石油化工產品有限公司洛川污油泥處理廠廠長王永成為污染事件道歉。
事發時,該廠存有污油泥5000噸,發生泄漏的污油泥池存放2000噸,約1000噸發生泄漏。對于泄漏原因,王永成認為,“在建設蓄油池時,未發現池底有兩米多寬的橫向洞穴,存油達到一定量后壓力增大,導致洞穴垮塌危及蓄油池。導致洞穴垮塌的另一因素是事發前當地曾連降兩天雨,雨水滲透加速了垮塌。當然,正式的事故原因結論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勘察確定。”
時 間 4月6日
關鍵詞 清理現場
為了確保攔截清污工作做到善始善終,不留隱患,白水縣環境監察大隊按照市、縣環保局領導的指示,繼續堅守在工作第一線,對已經收集的60余噸污油泥污水和廢棄物按照環保技術要求進行妥善處置,并于4月6日下午清理了沿河兩岸的垃圾和雜物,防止造成二次環境污染。
■泄漏事件回顧
●2009年12月30日
中石油蘭鄭長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線出站約2.75公里處,有大量漏油進入赤水河,并流入渭河。
事件發生后,相關部門迅速展開搶險,采取多項措施封堵和攔截漏油。一是快速封堵漏油點,清理泄漏點污染土壤。二是在赤水河及渭河下游設置了11道隔油障、圍油欄等設施,收集處理泄漏油品,控制漏油擴散。三是進行環境應急監測。在赤水河、渭河等處設立監測點位。
●2009年9月23日
一艘停在天津碼頭的利比利亞籍船舶突發甲酸泄漏事故。相關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將險情向上報,并指揮船方采取封堵泄水孔、局部圍擋和物理吸納等各項應急措施。
●2009年8月10日

CFP供圖
重慶豐都縣航龍船務有限公司所屬“航龍518”滾裝船行駛至湖北宜昌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的石牌水域,因水流過急,轉彎時發生集裝箱落水事故。
據了解,掉入長江的集裝箱中,有6個裝有高錳酸鉀,1個裝有高錳酸鈉,5個裝有氫氧化鉀,6個裝有亞胺基二乙腈。
事故發生后,湖北省、宜昌市迅速啟動了長江水環境監測預案,沿江夷陵區、宜昌城區、宜都市、枝江市加強長江水環境監測,重點監測取水口的水質,確保沿江城市飲用水安全。
●2009年1月15日

資料圖片
山東聊城市城郊一根輸油管道發生泄漏,導致大量成品柴油外泄,附近數百村民持工具撈油。經公安消防和輸油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緊急處理,當天下午1時許,終將管道漏油口堵住。
●2006年8月11日
陜西省志丹縣永寧鉆采公司雙河聯合站發生原油泄漏事故,大量原油流入黃河支流周河,9公里河域遭污染。
●2006年8月9日
位于山東省濟陽縣回河鎮楊家村地下的一處輸油管道被人為破壞,大量原油外泄,同時造成了該輸油管道原油供應臨時中斷。外泄的原油噴灑在田間地頭,對環境造成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