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貴州北盤江畔光照水電站最后一臺26萬千瓦機組并網發電,至此,該電站4臺26萬千瓦機組在短短5個月內全部投產,每臺機組均是一次性完成充水、帶電調試及72小時試運行,并直接進入商業運行,創造了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一年內機組全部投產發電的全國新記錄。
12月26日下午,在光照水電站一年四臺機組投產發電座談會上,業主黔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稱中國水電七局為“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機電總監稱“展示了特級企業雄厚的技術實力,精細安裝為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業維艱苦千重,三年寒暑礪劍鋒。發電機組晝夜鳴,北盤江畔展雄風”。面對贊譽與掌聲,中國水電七局光照項目部經理劉鵬讓寫下的詩句表達了他感慨萬千的心情。這是安裝人“追求卓越,創造精品,服務一流”水電報國的生命贊歌。
進軍光照創牌創效
光照水電站位于貴州省晴隆縣與關嶺縣河界,是北盤江干流開發規劃“一庫五級”的龍頭水電站,是貴州省境內為數不多的具有不完全多年調節性能的大型水電電源點。設計安裝4臺單機容量26萬千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4萬千瓦,年均發電量27.54億千瓦時,是國家“西電東送”第二批開工建設的重點工程。
電站的建設,對于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光照絕不是一只“小麻雀”。中國水電七局首次涉足貴州水電市場,就獨立承建百萬千瓦級水電站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時任中國水電七局局長張建文從戰略高度要求,創出中國水電在貴州品牌,用業績展示央企風范。
之后,該局各級負責人相繼到現場指導工作,解決技術難題。其單機容量26萬千瓦為貴州省已建設電站中最大,水輪發電機組機型采用跟三峽電站一樣的新型半傘式空冷機組,系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口徑水輪機筒型閥替代常規進水閥,為貴州水電工程首次使用,機電設備的設計、制造和安裝技術都緊跟國內先進技術前沿。
2005年9月,在一級建造師、項目經理劉鵬讓帶領下,中國水電七局集結了富有戰斗力的生產經營團隊首次踏入黔中腹地,進軍貴州水電市場,踐行對業主作出的“高標準、嚴要求,確保機組開得起、轉得穩、停得下”的莊嚴承諾。
進場之初,劉鵬讓說:“我們光照項目部的目標就四個字‘創牌創效’,一是在貴州水電市場創造中國水電特級企業的形象,實現品牌‘保值增值’,二是與業主、監理、設計和相關單位同舟共濟協調配合,最終實現經營效益上的雙贏和多贏。”
創牌創效,簡單四個字,定下了光照項目部為之奮斗基調。
吊裝座環技驚業主
光照項目部進場施工的第一場硬仗就是水輪機座環吊裝。每臺機組座環由4瓣組成,最大單重45噸。現場橋機未形成,僅有2臺起吊能力不足10噸的塔機,大型汽車吊也無法施展手腳,怎樣把重達45噸的座環吊裝到機坑?
項目部技術人員通過認真研究,幾經討論、反復測算,現場設計、制作、安裝了起重量50噸的固定式龍吊和移動式龍門吊各一臺,通過裝卸平臺——安裝間——再到機坑相應的機組位置的接力吊裝運輸,實屬創新性方案。
首瓣座環吊裝時,現場技術人員都不由得捏了一把汗。但只見指揮人員手中的紅綠信號旗不斷飛舞,起重機一會兒起桿、一會兒爬桿,多臺土門機輪番上陣、多臺卷揚機聯合作戰,一瓣重達幾十噸的龐然大物一個個就范。運用“土辦法”成功吊裝了機組埋件,不僅解決了機組本身的安裝難題,而且還為土建施工創造了工作面,推動整個廠房施工的進度。
初戰告捷贏得了業主的認同,對中國水電七局這種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創造條件解決困難的作風和能力大加贊賞。座環成功吊裝以后,業主專門宴請項目部的“功臣”。席間,一位老總握著劉鵬讓的手動情地說:“老劉呀,我們不僅是合同關系,更是合作關系,你們才正在是我們的伙伴。”
經此一役,項目部各級深切地感受到:唯有拿實力、用精品工程來說話,才能贏得應有的尊嚴。
機組心臟用心打造
光照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組轉動部分重達720噸,發電機直徑11.81米的定子,要在現場疊裝下線,直徑9.6米的轉子現場組焊疊裝;而定子轉子,水輪發電機組核心部件,安裝質量直接關系到機組能否安全穩定運行。
為此,項目部制定一系列科技創新激勵政策,鼓勵職工大膽革新,適應當前大型機組安裝行業優質、高效、集約的發展方向,在各項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形成經驗加以推廣。
工程技術人員先后兩次實施關鍵性技術改進。
第一次工藝改進,在進行首臺機組定子鐵芯組裝時,提出了“先疊片,后插筋”的鐵芯組裝工藝。雖然新工藝中鐵芯整形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與按傳統工藝相比,可以加快疊片效率,從總體上大大縮短工期;第二次工藝改進,根據“先疊片,后插筋”工藝,首先對八等分大弦距定位筋進行了安裝調整,待尺寸合格后,開始在下齒壓板上預疊一定高度的鐵芯沖片,整形后將剩余定位筋插入定子鐵片鴿尾槽內,初步調整定位筋的尺寸,然后再繼續進行鐵芯鐵片的堆疊。
原本需要15天的調筋工作,僅用了4天便得以完成,為后續工序的開展贏得了寶貴時間,且質量優良。
轉子采用無軸整體圓盤式結構,由中心體、扇型體及大立筋等組成。這種結構剛度大、傳遞力矩大,徑向通風冷卻效果好,但對安裝工藝提出了新要求。大立筋安裝是轉子組裝的關鍵工藝,項目部改進了傳統的大立筋調整工藝,制定了磁軛“自然碼圓,后調立筋”的組裝方案。根據磁軛最終的驗收數據,證明按照這種方案進行大立筋的調整,不但保證了磁軛組裝的質量,并大大節省了工期和人力資源。
定子8萬多張硅鋼片現場疊裝、864根銅棒線圈現場下線、545噸的轉子疊裝等一氣呵成。
順利完成直徑6.59米的筒型閥焊接、安裝與調試,成為行業內獨立完成此項工作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
只用75天,完成四臺單重206噸的30萬KVA的主變壓器運輸、安裝,與500KV GIS設備整體耐壓一次通過,而按照廠家的原計劃每臺主變安裝需要50天;
……
2008年8月8日,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夢想實現。國人在期待,世界在期待。
業主黔源公司也在期待——8月8日前確保兩臺機組并網發電,為南方電網奧運保電即迎峰度夏出力。
中國水電七局在8月8日前實現并網發電。
投產后,業主親自到中國水電七局成都總部登門致謝,在贈送的錦旗上寫到:誠實守信、作風過硬,務實高效,質量優良。
云貴高原一夜照亮
走進光照電站寬敞明亮的廠房,沿樓梯到各層廊道,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管道、設備和電纜,縱橫交織……電纜橋架排列整齊,管路焊縫平整均勻、管路支架整齊規范,排列錯落有致;盤柜接線成為矚目的焦點,整齊排線工藝令人贊嘆;各種指示燈閃爍,設備的各種信號通過排列整齊的電纜傳送到中央控制室。兩臺龐大的水輪發電機組,伴著低沉的“嗡嗡”聲源源不斷輸送能量……
記者在廠房碰見電氣一次班班長張曉東,一位30出頭的年輕人。他告訴我們,咱們干工程和自家蓋房子一樣,哪怕墻上劃了一道痕,你就得重新抹灰,何況要保證長久安全運行的電站呢!他給記者講起了封閉母線安裝時對高程、水平的嚴格要求,講起了500KV GIS安裝時對施工環境的精確控制……
道理并不高深,但能在每一個施工人員心里扎下根來,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但光照做到了。
最讓劉鵬讓津津樂道的是:光照項目培養出了5名黨員和一大批技術骨干。通過光照的歷練,他們快速成長起來,為大型機組安裝注入新鮮力量。
劉鵬讓按捺不住內心激情,親自操刀寫出《說說俺這兒起重班班長》,主人公正是土法吊裝座環的操盤手——唐新金,年輕的工程部主任劉春雷,工程師楊健康、楊華、陶揚、王炳鋅、張本堅……,讓他在排兵布陣時擁有更多可資倚重的籌碼。
人們由衷敬佩這群以山為伴、追江逐水的水電建設者。他們用智慧與汗水,造出北盤江畔明珠,使云貴高原一夜之間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