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商報宜昌專電 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記者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了解到,昨日17點,三峽工程壩前水位已達174.78米,這是2003年啟動蓄水以來,江水上漲的歷史最高位。監測顯示,預計在26日9點,可達到175米最終蓄水位。
距離蓄水位還差0.22米
與三峽大壩打了7年交道的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防洪處處長王海,最近幾天一直忙于水情監測。他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昨日三峽175米蓄水啟動了“最后0.3米沖刺”,17時三峽上游水位達到174.78米,距離最終蓄水位175米僅剩0.22米,進一步逼近“終點”。
秭歸縣茅坪港運營安全處生產經營主管張磊說,我們接到相關部門通知,說是今天(24日)有大風,港口的工作人員根據水位變化,開始移絞躉船、調節錨鏈和上下客跳船位置,同時對坡道上的設施進行拆除。
壩前壩后水位落差超百米
王海表示,目前三峽大壩壩前水位與壩后水位的落差已達108米~109米,創下新高,逼近113米的落差極限。“盡管目前是枯水期,但下游通航依然非常正常。”王海說。
壩前最高水位的地點,位于宜昌市秭歸縣鳳凰山的江邊,那是74歲的王福清經常釣魚的地方。昨天吃完午飯,王大爺就拿著魚竿出門了。自打退休,他每天都會到鳳凰山的江邊釣魚。
“從9月10日啟動175米試驗性蓄水到現在,這里的江岸線后退了30米左右。”王福清告訴記者,他是四川樂山人,大學畢業后分配到秭歸科委上班,在江邊住了很多年了。最近他天天看新聞,密切關注水位變化情況,對于每天水位的變化數據,他幾乎都能信手拈來。
“江水一天天上漲,山清水秀好風光,景色蔚為壯觀,釣魚也有好心情。”王福清樂呵呵地說,這兩天很多人到江邊看水,大家都說江水越來越清澈了,水質日益改善。
400多“電子眼”監測水位
為方便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等部門掌握動態情況,三峽水位等數據是每小時更新一次。王海透露,長江上游和干流區域安裝了400多個遙測站,遙測站相當于“電子眼”,可對周邊的降雨量和水位情況進行監測。
據介紹,這些“電子眼”數據采集后,可以通過北斗衛星或互聯網傳輸到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梯調中心,以便專家或計算機進行分析。“一般說來,我們可以提前3到5天了解上游的來水情況。”王海稱,除了遙測站,長江三峽集團還設有自己的氣象臺和水情數據中心。
大壩可應對萬年一遇洪水
三峽工程應對洪水的“抗沖擊”能力很強。王海透露,三峽大壩的校核洪水位為180.4米,簡單地說,就是壩前最高水位可以達到180.4米。
能承受這樣的水位意味著什么?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防洪處處長王海昨日表示,即便是遇到“萬年一遇+10%”的水量,大壩依然是安全的,可以從容應對。據稱,“萬年一遇+10%”的水量,即水流量為每秒124300立方米。
昨日來自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消息稱,在今年三峽水庫175米試驗性蓄水過程中,庫區2400多處涉水滑坡體運行穩定,目前尚未收到險情報告;地震監測情況也好于往年。三峽集團公司預測,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后,2011年度庫區水庫誘發地震活動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性不太大。
航運
5年后船只“坐電梯”
過閘約省3小時
記者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了解到,三峽工程設計中最后一個永久性建筑物——三峽升船機主體工程,將于2015年開始試運行。屆時,船舶通過三峽船閘的時間,將由現在的3.5個小時減少為40分鐘,通航條件將進一步改善。
據了解,三峽升船機主體工程是世界最大的升船機項目。“這個升船機,就像裝滿水的電梯。”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防洪處處長王海昨日告訴記者,升船機的主要作用是為客貨輪提供快速過壩通道,并與三峽雙線五級船閘聯合運行,提高三峽水利樞紐的航運通過能力。
三峽升船機啥模樣?據悉,其設計主體承船廂長132米、寬23.4米、高10米,加水重提升總重量約為1.55萬噸,內部就像一個龐大的“電梯間”。建成后,只要是3000噸級及以下的船舶,都可“搭乘”升船機過壩。
記者了解到,三峽升船機為齒輪齒條爬升式垂直升船機,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船廂室、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
本組稿件由首席記者 孫黎明 采寫
沿線動態
巫山水位上漲20厘米
奉節達到了174.9米
商報訊(記者 楊道彬)前日上午8點,巫山縣航道監測站水位為174.5米,昨日上午8點水位達到174.7米,上漲了20厘米,庫區水質沒有發生異常變化;奉節縣航道水位監測站的水位昨日則達到了174.9米。記者從云陽、奉節、巫山等地了解到,海事、環保、航務等相關部門正加緊實施安全監測、防范等工作,積極應對蓄水挑戰。
記者昨日在巫山港看到,巫山縣委書記鄭平帶隊對港區各個碼頭重點部位進行了巡查。清漂工人馬師傅告訴記者,從蓄水到現在,他們每天工作時間從以前的10個小時增加到11個小時。
巫山縣旅游局副局長覃麟介紹,三峽蓄水水位抬高,大寧河與長江交匯處更寬闊、平坦,呈現出“高峽平湖”、青山綠水的景觀。
175米蓄水橋下航道縮小
建兩座新航標為船只引路
商報訊(記者 王尊 實習生 許安全)隨著長江水位上升,萬縣公路大橋拱橋下航道卻逐漸變窄,有效航道由240米縮小至目前的80米,如果船舶按原有路線通過,將存在安全隱患。“相當于一個‘定時炸彈’”,重慶航道局航道處主任聞光華說,為消除這種安全隱患,重慶航道局昨日在大橋上游投用了兩座新航標,航標采用太陽能一體化LED航標燈,船只在3公里外就能看到,從而引導船只根據新航線安全通行。
據聞光華介紹,自9月10日開始試驗性蓄水以來,他們調整了將近3萬座航標船的位置,并讓向上、下游的船只都靠右行駛,各行其道,加上數字導航,長江航道重慶段目前擁有了將近500公里的“水上高速路”。
昨日下午,記者在萬州碼頭水尺處見到,此處水位已懸在176米以下。“大概還有20厘米達到175米。”聞光華介紹,長江水尺以偶數相記,現在174米標志已淹在水下,水位在174米至176米中線處兩塊瓷磚以下,每塊瓷磚大約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