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P642.22
【DOI】:CNKI:CDMD:2.2009.05735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17
- 1.1 研究背景與現狀11-15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現狀13-15
- 1.2 研究基本思路15
- 1.3 研究意義及目的15-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16-17
- 第二章 邊坡監測基本理論17-35
- 2.1 引言17
- 2.2 邊坡坡體結構類型及失穩機理17-29
- 2.2.1 自然山坡類型劃分及變形狀態17-19
- 2.2.2 坡體結構類型分類和監測特征量的確定19-27
- 2.2.3 邊坡變形失穩形態及特征27-28
- 2.2.4 坡體失穩變形階段與機理28-29
- 2.3 邊坡監測特征量的特點29-30
- 2.4 邊坡變形監測與預報的關系30-33
- 2.4.1 滑坡時間預報階段30-31
- 2.4.2 邊坡位移監測資料的分析31-32
- 2.4.3 監測與預報的關系32-33
- 2.5 本章小結33-35
- 第三章 基于 BOTDR 應變監測的基本原理35-49
- 3.1 引言35
- 3.2 OTDR 技術的基本原理35-36
- 3.3 BOTDR 技術應變監測的基本原理36-46
- 3.3.1 BOTDR 技術概述36-37
- 3.3.2 頻移與光纖拉伸應變的關系確定37-44
- 3.3.3 頻移與光纖拉伸應變的關系驗證44-45
- 3.3.4 溫度與應變的同時監測(頻移分離技術)45-46
- 3.4 關于距離分解度46-48
- 3.5 本章小結48-49
- 第四章 基于 BOTDR 邊坡變形監測系統初步構建49-59
- 4.1 引言49
- 4.2 系統的總體結構49-51
- 4.2.1 監測系統的分類和設計原則49-50
- 4.2.2 監測系統的結構與構成50-51
- 4.3 系統各部分的主體功能51-52
- 4.4 虛擬儀器技術及其在 BOTDR 監測系統中的應用52-54
- 4.4.1 虛擬儀器技術52-53
- 4.4.2 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邊坡監測系統53-54
- 4.5 監測系統構建中涉及的幾個關鍵問題54-58
- 4.5.1 坡體三維變形空間分布的確定54-55
- 4.5.2 基于數值模擬技術的網絡布設方法55-56
- 4.5.3 系統中可視化和三維圖形技術的應用56-57
- 4.5.4 健康診斷中預測預報模型選擇與分析57-58
- 4.6 本章小結58-59
- 第五章 基于有限分布數據的邊坡變形空間分布模擬59-80
- 5.1 引言59
- 5.2 用于坡面變形監測的實驗模擬59-69
- 5.2.1 實驗儀器及其參數59-60
- 5.2.2 光纖傳感網絡60-61
- 5.2.3 光纖傳感網絡布置及加載61-66
- 5.2.4 實驗結果分析66-68
- 5.2.5 邊坡監測工程的三維變形模擬68-69
- 5.3 用于坡面下不同深度點位移的實驗模擬69-75
- 5.3.1 實驗方案及光纖傳感器布置69-71
- 5.3.2 實驗加載及數據采集與處理71-74
- 5.3.3 實驗數據分析74-75
- 5.4 實際應用中的幾個問題75-78
- 5.4.1 光纖網鋪設75
- 5.4.2 距離分解度的影響75-76
- 5.4.3 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及光纖的疲勞效應76-77
- 5.4.4 實際變形量計算77-78
- 5.5 本章小結78-80
- 第六章 數值模擬在邊坡監測設計中的應用80-96
- 6.1 引言80
- 6.2 工程概況及模型建立80-84
- 6.2.1 工程概況及參數選用80-82
- 6.2.2 模型建立及分析思路82-84
- 6.3 靜力初始平衡狀態84-88
- 6.3.1 應力分析84-85
- 6.3.2 應變分析85-86
- 6.3.3 位移分析86-88
- 6.4 孔隙水穩定流動狀態88-90
- 6.4.1 物理參數的設置和孔壓邊界設定88-89
- 6.4.2 滲流穩定后壩體的孔壓分析89-90
- 6.5 坡面加壓后的平衡狀態分析90-93
- 6.5.1 應變分析90-91
- 6.5.2 位移分析91-93
- 6.6 邊坡監測網絡布設方法93-94
- 6.7 本章小結94-96
- 第七章 結語與展望96-99
- 7.1 主要工作和成果96-98
- 7.2 下一步工作設想98-99
- 參考文獻99-103
- 致謝103-104
- 作者簡介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