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的開發沖動
盡管外界爭論不休,怒江地方政府數年來卻一直難以遏制開發怒江水電的沖動—貧困的壓力已超過了環保的壓力。
怒江是全國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總人口50萬。該州98%以上的面積是高山峽谷,76%的耕地位于25°以上的坡度,墾殖系數不足4%,全州58.3%的區域面積屬自然保護區,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滑坡泥石流自然災害頻發,生存和發展空間嚴重不足。
“因為社會發展程度低、勞動者素質不高、經濟基礎薄弱,再加上欠投入、欠開發等因素,至今還徘徊在貧困線上。”怒江州委書記段躍慶說,目前怒江全州的貧困人口發生率達71.1%,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所轄4縣(瀘水、蘭坪、福貢、貢山)無一例外地戴著“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
但怒江又是我國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這里有世界級的水資源。水資源占云南省總量的47%,可開發裝機容量達4200萬千瓦,為全國六大水電基地之一。怒江號稱中國第五大河流,僅在其中下游水電開發裝機容量就可達2000多萬千瓦。
除此之外,怒江還擁有世界級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的有鋅、鉛、錫、金、鎢等28種礦產,294個礦床(點),僅蘭坪金頂鳳凰山3.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就蘊藏著鉛鋅礦1432萬金屬噸,潛在經濟價值高達1000億元以上,是我國目前已探明儲量最大的鉛鋅礦床。
2007年初,怒江州提出“礦電經濟強州”戰略:構建國家級水電基地、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其中水電被當地主政者視為是發展最快最見效者。
在怒江前州長邱三益看來,水能是怒江最大的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是可再生資源,“對于怒江這樣邊遠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優先的選擇,是大力開發怒江的水電資源。”這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深入怒江考察后的感嘆。何認為,怒江水電開發,可以改善當地的貧困環境,可以發展經濟,更好地保護怒江的生態環境。
按照最初的設想和水電開發的設計方案,怒江的13級電站年發電量可達1029.6億千瓦時。經測算,電站建成后,發電產值將達360億元,每年可上交國家利稅80億元,地方的財政收入將增加27億元。同時,電站建設的工程投資約需1000億元,電站的建設將擴大就業,帶動當地建材、交通等二、三產業的發展,帶動地方GDP的增長。
“怒江水電開發已成為我們官方決策會議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我們一直強調傾全州人民之力,爭取項目盡快上馬。”怒江州一名官員說。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表示,“十一五”期間將開發怒江六庫、賽格水電站。后受制環保爭議,至今未獲環保部門批準。但從2003年起,整個怒江中下游流域電站建設前期工作一直未停止。
2008年,六庫水電站在國家尚未正式核準的情況下竟悄然動工,并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名,對上游的村莊進行了移民。如今,六庫電站的工地大門緊閉,早已停工,但作為建設主壩的基礎工程圍堰已經修好。
“后續有許多工作要做”
事實上,2010年3月,怒江州給國家發改委的《關于怒江發展問題研究工作情況報告》明確表明,希望國家盡快批準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一庫四級”優先開發方案,正式核準六庫電站。
2010年6月24-26日,耗時八年編制完成的《怒江流域綜合規劃報告》,在北京通過了水利部主持的審查。
2011年1月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關于怒江開發建設的前期論證,特別是設計、研究一直在做,到底怎么推進目前雖無準確、成型的說法,但一定會開發怒江。這是國家能源局首次就怒江開發明確表態。
今年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規劃表示,我國在“十二五”將積極發展水電,全面推進金沙江中下游、瀾滄江中下游、雅礱江、大渡河、黃河上游、雅魯藏布江中游水電基地建設,有序啟動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怒江水電基地建設。
以上規劃明確表示,在怒江流域開發中“十二五”將重點開工建設松塔水電站,深入論證、有序啟動怒江干流六庫、馬吉、亞碧羅、賽格等項目。
資料顯示,由大唐集團負責興建運營的松塔電站位于滇、藏省(區)界上游約7公里的西藏境內,是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的第一個梯級電站,也是怒江中下游梯級規劃的龍頭水庫之一。
“這次國家規劃基本等于大方向明確了,但后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華能集團內部人士說,比如規劃提出要創新移民安置和生態補償機制,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落實。
作為怒江流域水電開發主體,云南華電怒江水電開發公司已成立了六庫水電站籌建處、賽格水電站籌建處、亞碧羅水電站籌建處、六丙公路建設公司等4個下屬單位。目前,六庫、賽格、亞碧羅、馬吉四個電站和流域開發的主要配套工程已開展相關前期和籌建工作。
目前,華電怒江公司正在進行六庫—丙中洛二級公路的施工。這條公路全長292公里,總投資150億元,是怒江水電開發進場公路的一部分,該項目一期工程(六庫至躍進橋段)擬在2014年建成通車。
華電怒江公司內部人士稱,旗下規劃中的四大電站何時開工,內部并無具體時間,得看國家的核準,但“六庫電站肯定最先動工”。
怒江水電開發幾乎已成定局,云南省能源局卻仍然謹言慎行。針對怒江開發“復活”一事,該局綜合處一位官員接受時代周報采訪表示“省里很重視,但也很謹慎”。他坦承:“畢竟規劃是規劃,但要實施起來還是困難重重,有關環保的輿論壓力太大。”
質疑聲已然響起。云南大眾流域負責人于曉剛覺得《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重啟怒江開發“非常唐突”:“這是想在全國兩會前趕緊拋出來,作一個定局。這個規劃沒有征求公眾意見,違背了信息公開的有關法律法規。”
于曉剛稱,他將聯合國內的環保NGO在2月中下旬做相關調研,“深入了解此次怒江開發解禁的背景,背后有何力量在推動,然后再進行呼吁和提出質疑”。
著名水資源保護專家翁立達并不反對開發怒江,但他表示:“如何合理、適度、科學地開發,是一個特別慎重的問題。目前在環評、地災論證等基礎工作方面,我們做得很不扎實。”
可以預見的是,怒江水電之爭仍將繼續。